臥病掩關即事有感示友人
三旬不冠櫛,始可稱閒居。
衰至頗知疾,懶來兼廢書。
悠然紫薇靜,時見白雲舒。
稚子爭爲傲,窮交也自疏。
卿應用卿法,吾亦愛吾廬。
雞黍從耕有,鶯花逐夢除。
子桑今自得,泄柳古何如。
莫作時名擬,身拚齒頰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三旬不冠櫛(jú):指長時間不整理儀容,不戴帽子,不梳頭。
- 閒居:閒居,指無事可做的生活狀態。
- 衰至頗知疾:衰老到來時,更能感受到疾病。
- 悠然紫薇靜:紫薇,一種植物,這裏形容環境寧靜。
- 稚子爭爲傲:指小孩子爭相表現出驕傲的樣子。
- 窮交也自疏:貧窮的交往也自然疏遠。
- 卿應用卿法:你應當用你自己的方法。
- 吾亦愛吾廬:我也愛我的家。
- 雞黍從耕有:指簡單的農家生活,有雞有黍,自給自足。
- 鶯花逐夢除:鶯花,指春天的景象,這裏比喻美好的事物隨着夢境消逝。
- 子桑今自得:子桑,人名,這裏指自己現在自得其樂。
- 泄柳古何如:泄柳,人名,這裏詢問古人的生活狀態如何。
- 莫作時名擬:不要模仿時下的名聲。
- 身拚齒頰餘:拚,捨棄;齒頰,指言語。這裏指捨棄多餘的言語。
翻譯
三十天不戴帽子不梳頭,我纔開始享受閒居的生活。 衰老來臨,我更能感受到疾病,懶散到來,我也放棄了讀書。 在這寧靜的紫薇樹下,不時能看到白雲緩緩飄過。 小孩子們爭相表現出驕傲的樣子,貧窮的交往也自然變得疏遠。 你應當用你自己的方法,我也愛我的家。 簡單的農家生活,有雞有黍,自給自足。 美好的春景隨着夢境消逝,我現在自得其樂。 不要模仿時下的名聲,我願意捨棄多餘的言語。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王世貞在病中閒居時的感受和對生活的態度。詩中,「三旬不冠櫛」展現了詩人對閒適生活的嚮往,而「衰至頗知疾,懶來兼廢書」則透露出詩人對衰老和疾病的無奈。後文通過對紫薇、白雲、稚子等自然和生活細節的描繪,傳達出一種超脫世俗、自得其樂的心境。詩的最後,詩人提出了自己的生活哲學:不隨波逐流,不追求虛名,而是珍惜眼前的生活,享受簡單而真實的快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