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七十首李都尉陵從軍
蜀江自西來,日夜流不息。
束爲荊門峽,崩騰鎖南國。
楚師既以?,秦疆漸以畫。
萬古擘石青,千秋吐灰黑。
我行仗三老,揚舲浩無極。
入耳寡停聲,寓目鮮留色。
日落一線明,悄然中原碧。
惆悵爲雲女,虛無不可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蜀江:指長江上游流經四川的江段。
- 荊門峽:位於湖北省荊門市,長江三峽之一。
- 崩騰:形容江水奔騰的樣子。
- 南國:指中國南方地區。
- 楚師:指楚國的軍隊。
- ?(yì):古代的一種烹飪方法,這裏可能指楚軍被消滅。
- 秦疆:指秦國的疆域。
- 擘石:劈開石頭,形容山石的堅硬。
- 吐灰黑:形容山石因風化而呈現出灰黑色。
- 三老:古代對地方上有聲望的老人的尊稱。
- 揚舲:划船。
- 浩無極:形容江面寬闊,無邊無際。
- 入耳:聽起來。
- 寡停聲:少有停歇的聲音。
- 寓目:所見。
- 鮮留色:少有停留的景色。
- 一線明:指夕陽的餘暉。
- 悄然:靜靜地。
- 中原碧:指中原地區的天空或江水呈現出碧綠色。
- 惆悵:傷感,失意。
- 爲雲女:指仙女,這裏可能指詩人所向往的理想或美好事物。
- 虛無:空虛,不實在。
- 不可即:無法接近。
翻譯
蜀江從西邊流淌而來,日夜不息地奔流。它被束縛在荊門峽中,崩騰的江水鎖住了南國。楚國的軍隊已經覆滅,秦國的疆域逐漸劃定。萬古以來,這裏的山石堅硬如鐵,千秋歲月中,它們吐露出灰黑色的風化痕跡。我依靠着三位有聲望的老人,划着船在浩無邊際的江面上航行。聽起來,江水的聲音少有停歇,所見的景色也少有停留。夕陽的餘暉在江面上劃出一道明亮的光線,靜靜地,中原的天空或江水呈現出碧綠色。我感到惆悵,因爲我所向往的仙女般的美好事物,虛無縹緲,無法接近。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乘船經過荊門峽時的所見所感。詩中,蜀江的奔流不息象徵着歷史的洪流,荊門峽的險峻則象徵着歷史的轉折點。通過對楚師覆滅、秦疆劃定的歷史回顧,詩人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後半部分,詩人以江水的聲音和景色爲背景,抒發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與無法觸及的惆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送陳郎中汝忠督學山西 》 —— [ 明 ] 王世貞
- 《 題春雷出蟄圖 》 —— [ 明 ] 王世貞
- 《 過皖城 》 —— [ 明 ] 王世貞
- 《 善權寺遇秀才 》 —— [ 明 ] 王世貞
- 《 送潘大憲副視關中學政 》 —— [ 明 ] 王世貞
- 《 贈殷邑博 》 —— [ 明 ] 王世貞
- 《 碧雲寺逢王元肅 》 —— [ 明 ] 王世貞
- 《 昔白文公有诗赠裴淄州其起句云九十不衰眞地仙余以此例赠九十翁者凢五人矣莆田林方渠公以名进士官至郡守累进阶正三品今年寿九十二而其子敬夫复以雷阳守便道彩侍毋论五人者仅一宗马湖鴈行即所谓裴淄州者当亦不及也喜羡之余敬歩前韵授之俾歌以称觞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