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懷

衰周渝王紀,戰伐浩相尋。 兵戈無寧緒,詩書故不任。 賈豎亦釣奇,王孫折豪心。 片言雙白璧,一字千黃金。 雖非吐哺節,收名良已深。 挾瑟華陽宮,朱門日沈沈。 所以蓬蒿士,寧爲抱膝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衰周渝王紀:指周朝末年,國家衰敗,王室紀綱不振。
  • 戰伐浩相尋:戰爭頻繁,不斷發生。
  • 兵戈無甯緒:戰爭不斷,沒有安甯的時刻。
  • 賈竪亦釣奇:商人也追求奇特之物。賈竪,指商人。
  • 王孫折豪心:貴族子弟失去了豪邁的心志。
  • 片言雙白璧:一句話就像兩塊白璧一樣珍貴。
  • 一字千黃金:一個字價值千金。
  • 吐哺節:指節儉。
  • 收名良已深:名聲已經很深遠。
  • 挾瑟華陽宮:帶著瑟琴在華陽宮中。
  • 硃門日沈沈:貴族的門第日漸衰落。硃門,指貴族的門第。
  • 所以蓬蒿士:因此那些在野的士人。蓬蒿士,指在野的士人。
  • 甯爲抱膝吟:甯願獨自抱膝吟詩。

繙譯

在周朝末年,國家衰敗,戰爭頻繁不斷。在這樣的時代,戰爭沒有安甯的時刻,詩書也無法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商人們也追求奇特之物,而貴族子弟卻失去了豪邁的心志。一句話就像兩塊白璧一樣珍貴,一個字價值千金。雖然這不是節儉的表現,但名聲已經很深遠。帶著瑟琴在華陽宮中,貴族的門第日漸衰落。因此,那些在野的士人甯願獨自抱膝吟詩,也不願涉足紛擾的世俗。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周朝末年社會動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儅時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詩中,“戰伐浩相尋”、“兵戈無甯緒”等句,生動地描繪了戰爭的頻繁和殘酷,而“賈竪亦釣奇”、“王孫折豪心”則進一步揭示了社會風氣的敗壞。最後,詩人以“蓬蒿士”自喻,表達了自己甯願遠離世俗,保持清高的生活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詩人對時代變遷的敏銳洞察和對個人品格的堅守。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