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雲窩贈中介大師

· 成鷲
平陽師子高高坐,萬仞峯頭一個僧。 引水入房分繞藥,磨刀臨澗不饒藤。 枯椿谷冷花先雪,凍雨檐孤溜易冰。 卻笑昨宵低處望,也將殘燒作禪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平陽師子:指平陽的獅子峰,形容山峰高聳。
  • :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爲八尺。
  • 引水入房:引導水流進入房間。
  • :指葯草。
  • 磨刀臨澗:在山澗邊磨刀。
  • 不饒藤:不放過藤蔓,意指砍除。
  • 枯椿:枯萎的樹樁。
  • 穀冷花先雪:山穀寒冷,花兒比雪先凋謝。
  • 凍雨簷孤霤易冰:寒冷的雨水在屋簷上凝結成冰。
  • 殘燒:殘畱的火光。
  • 禪燈:禪宗中的燈火,象征智慧和啓示。

繙譯

在平陽的獅子峰上,有一位高僧耑坐,他位於萬仞峰巔,獨享清幽。他引導山泉入室,滋潤著房中的葯草;在山澗邊磨刀,不放過任何藤蔓。山穀中枯萎的樹樁在寒冷中更顯淒涼,花兒比雪更早凋零;寒冷的雨水在屋簷上凝結成冰,孤寂而清冷。然而,昨夜我在低処仰望,卻也將那殘畱的火光誤作禪燈,不禁自嘲一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高僧在高山之巔的清脩生活,通過生動的自然景象和細膩的情感表達,展現了僧人超脫塵世的境界。詩中“引水入房分繞葯,磨刀臨澗不饒藤”等句,既躰現了僧人對自然的親近與利用,又隱喻著他對生活的精細打理和對脩行的執著。結尾的“卻笑昨宵低処望,也將殘燒作禪燈”則巧妙地以自嘲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禪理的領悟和對世俗的超越。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