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涼颸(sī):涼風。
- 颸:涼風。
- 白衣變蒼狗:比喻事物的變化無常。
- 蒼狗:灰白色的狗,這裏指雲彩的變化。
- 紫陌:指京師郊野的道路。
- 黃埃:黃色的塵土。
翻譯
涼風送走了殘留的暑氣,傍晚時分我登上高臺。 天地之間沒有界限,秋天的聲音從何處傳來? 白衣變成了蒼狗,京郊的道路上塵土飛揚。 擡頭望向雲邊的鶴,它高飛遠去,不再回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初秋傍晚的景色,通過涼風、秋聲、雲彩的變化和鶴的高飛,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變化的敏感和對高遠境界的嚮往。詩中「天地無門戶,秋聲何處來」一句,巧妙地以無形的秋聲來象徵秋天的到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界細微變化的捕捉。後兩句通過對雲彩和鶴的描繪,進一步抒發了詩人超脫塵世、嚮往自由的情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秋天的韻味和詩人的情感。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
成鷲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新秋瀛洲亭上論學 》 —— [ 明 ] 區大相
- 《 謁饒平始遷祖樞密公祠墓作示族人 》 —— [ 清 ] 丘逢甲
- 《 初秋同張李陳三戶部王山人柴文學集天壇曹道士院得窗字 》 —— [ 明 ] 歐大任
- 《 和襲美新秋即事次韻三首 》 —— [ 唐 ] 陸龜蒙
- 《 早秋書事二首 》 —— [ 宋 ] 李昭玘
- 《 己巳秋七月不雨人心焦然乃戊午齋宿致城隍清源渠渡龍君嶅山五神於州宅以禱始至雨洗塵自是間微雨輒隨止旱氣轉 》 —— [ 元 ] 牟巘
- 《 新秋月 》 —— [ 清 ] 弘歷
- 《 新秋微雨入夜月光皎然有懷蘭仙母女 》 —— [ 清 ] 張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