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
成鷲的其他作品
- 《 秋杪徐琶洲譚耿章樑止山韓緯五過寺值予遠遊留詩於壁歸而和之 》 —— [ 明 ] 成鷲
- 《 留別鐵城諸公還山 》 —— [ 明 ] 成鷲
- 《 中宿歸舟賦得落日放船好和張子白韻 其十八 》 —— [ 明 ] 成鷲
- 《 客珠崖懷羅浮寄山中諸子三十韻 》 —— [ 明 ] 成鷲
- 《 十九秋 》 —— [ 明 ] 成鷲
- 《 還山答人 》 —— [ 明 ] 成鷲
- 《 客珠崖懷羅浮寄山中諸子三十韻 》 —— [ 明 ] 成鷲
- 《 荔枝詞三十首寄張子白楊鬯侯 》 —— [ 明 ] 成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