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羅偉甫舉孝廉上公車

· 成鷲
君家兄弟吾老友,二十年前共遊走。 亂離避地同鹿門,貧賤移家各株守。 大兄講學述程朱,羣季文章邁韓柳。 雞壇豎幟不讓人,蓮社尋僧鎮攜手。 座中雄辨相發揮,肘後奇書互疑剖。 平生同學據要津,目送飛鴻未曾有。 須臾聚散等浮雲,往事不堪更回首。 一年一別一相尋,壯志銷磨貌衰朽。 老來匿影珠江南,枕流漱石臨溪潭。 秋風吹冷破茅庵,仰天搔首霜毛毿。 故人惠我書一函,浣手拭目方開緘。 聞君柳汁溼青衫,鹿鳴宴罷控兩驂。 旁觀嘆息真奇男,使我自笑還自慚。 舊遊已貴高巖巖,刈蓍豈免忘蓍簪。 樗櫟不材非楩楠,支離山澤分所甘。 長歌短曲凌煙嵐,送君北上乘風帆。 長安春暖花可探,曲江酒酣樂且湛。 乘車戴笠各努力,他日相逢方細談。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