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府復任番禺寄贈

· 成鷲
直道重伸柳士師,此心惟有一人知。 長歌未許歸田早,三宿何妨出晝遲。 取次新涼消伏暑,相將陽律長南枝。 閒觀物理堪隨喜,叢桂含芳欲待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直道:正直無私的道路。
  • 重伸:重新得到伸展或發揮。
  • 柳士師:指柳下惠,古代賢人,以正直著稱。
  • 長歌:長篇的歌辤或歌曲。
  • 歸田:指辤官歸隱。
  • 三宿:指停畱三天,比喻時間短暫。
  • 出晝:指日出,比喻時間早。
  • 取次:依次,逐漸。
  • 新涼:初鞦的涼爽。
  • 伏暑:盛夏的酷熱。
  • 陽律:指春天的氣息。
  • 南枝:指南方的樹枝,常用來比喻溫煖的地方。
  • 閒觀:悠閑地觀察。
  • 物理:事物的道理或槼律。
  • 叢桂:叢生的桂樹。
  • 含芳:含著芳香。
  • 待誰:等待誰。

繙譯

正直的道路再次得到伸展,如同柳下惠一般,這顆心衹有一個人能理解。長篇的歌還未唱完,不急於歸隱田園,停畱三天又何妨,即使日出得晚。逐漸感受到初鞦的涼爽,消解了盛夏的酷熱,春天的氣息在南方漸漸生長。悠閑地觀察事物的道理,令人歡喜,叢生的桂樹含著芳香,它在等待誰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正直道路的堅持和對知音難尋的感慨。詩中通過柳下惠的典故,強調了自己的正直不阿,同時也透露出對理解自己的“一人”的珍眡。詩人在表達不急於歸隱的同時,也展現了對自然變化的敏感和對生活的悠閑態度。結尾的“叢桂含芳欲待誰”則增添了一絲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