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古堂爲江文初賦

· 史謹
司諫雲孫鬢已斑,往來湖海不辭難。 新居搆近三天竺,故國遙臨七裏灘。 別後幾番勞夢寐,歸時還欲制綸竿。 一生自有鬆篁操,合向林泉老歲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司諫:古代官名,負責諫諍君主過失。
  • 雲孫:指遠孫,即曾孫以下的後代。
  • 鬢已斑:指頭髮已經斑白,形容年老。
  • :同「構」,建造。
  • 三天竺:指杭州西湖附近的三天竺寺,即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
  • 七里灘:地名,在今浙江省桐廬縣富春江畔,是東漢隱士嚴子陵垂釣的地方。
  • 夢寐:指睡夢。
  • 綸竿:釣魚竿。
  • 鬆篁操:比喻堅貞的節操。鬆篁,松樹和竹子。
  • 林泉:山林與泉石,指隱居之地。
  • 歲寒:一年的寒冬,比喻困境或晚年。

翻譯

司諫的遠孫頭髮已斑白,不畏艱難地往來於湖海之間。 新居建在靠近三天竺寺的地方,而他的故鄉則遠在七里灘旁。 分別後幾次在夢中相見,歸來時還想拿起釣魚竿。 他一生保持着如松竹般的堅貞節操,應該在山林泉石間度過晚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年邁的司諫後裔,他雖已白髮蒼蒼,但仍不辭辛勞地遊歷四方。詩中通過「三天竺」和「七里灘」的對比,展現了新居與故土的距離,體現了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後兩句寫他夢迴故里,歸來後仍懷有隱逸之志,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堅貞節操的堅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讚美和對高尚品質的追求。

史謹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公謹,號吳門野樵。洪武中謫居雲南,以薦爲應天府推官,遷湘陰縣丞。罷官後,僑居南京。性高潔,喜吟詠,工繪畫。築獨醉亭,賣藥自給。有《獨醉亭詩集》。 ► 4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