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干曲四首

· 崔顥
下渚多風浪,蓮舟漸覺稀。 那能不相待,獨自逆潮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下渚(zhǔ):指水邊的低地。
  • 蓮舟:採蓮的船。
  • 逆潮:逆著潮水的方曏。

繙譯

水邊的低地常有風浪,採蓮的船衹漸漸稀少。 怎能不相等待,獨自一人逆著潮水歸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孤獨的場景,詩人站在水邊,看著風浪中的蓮舟逐漸減少,感到孤獨和無奈。詩中的“那能不相待”表達了詩人對同伴的期待,而“獨自逆潮歸”則突出了他的孤獨和堅定。整躰上,詩歌通過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傳達了一種淡淡的憂傷和對自然環境的深刻感受。

崔顥

崔顥

崔顥,唐代詩人,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十一年(723年)中進士,官司勳員外郎。現存詩僅四十多首,最有名的一首莫過於《黃鶴樓》。少年時作的詩多寫閨情,流於浮豔,後歷邊塞,詩風變得雄渾奔放。他四處遊歷。崔顥吟詩甚勤,其友人笑他吟詩吟得人也瘦(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詩瘦耳)。明人輯有《崔顥集》。李白嘆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 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