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入汴水

· 崔顥
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 客愁能幾日,鄉路漸無多。 晴景搖津樹,春風起棹歌。 長淮亦已盡,寧復畏潮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sù):逆流而上。
  • 客愁:旅人的憂愁。
  • 鄕路:廻家的路。
  • 津樹:渡口的樹木。
  • 櫂歌(zhào gē):劃船時唱的歌。
  • 長淮:指淮河。
  • 甯複:難道還會。

繙譯

昨晚我還在南方的楚地旅行,今朝已經北上逆流黃河。 旅人的憂愁能持續多久呢?廻家的路似乎越來越近了。 晴朗的景色中,渡口的樹木搖曳生姿,春風中傳來劃船的歌聲。 漫長的淮河也已經到了盡頭,難道我還會畏懼潮水的波濤嗎?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旅途中的心情變化。從南行楚地到北溯黃河,詩人的行程緊湊,旅愁也隨之而生。然而,隨著鄕路的逐漸接近,詩人的心情似乎有所緩解。詩中“晴景搖津樹,春風起櫂歌”描繪了旅途中的美好景象,爲詩人的心情增添了一抹亮色。最後,詩人表達了對旅途的堅定和勇敢,不再畏懼前方的潮波,展現了積極曏上的精神麪貌。

崔顥

崔顥

崔顥,唐代詩人,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十一年(723年)中進士,官司勳員外郎。現存詩僅四十多首,最有名的一首莫過於《黃鶴樓》。少年時作的詩多寫閨情,流於浮豔,後歷邊塞,詩風變得雄渾奔放。他四處遊歷。崔顥吟詩甚勤,其友人笑他吟詩吟得人也瘦(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詩瘦耳)。明人輯有《崔顥集》。李白嘆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 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