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車遙遙

· 張籍
徵人遙遙出古城,雙輪齊動駟馬鳴。 山川無處不歸路,念君長作萬里行。 野田人稀秋草綠,日暮放馬車中宿。 驚麇遊兔在我傍,獨唱鄉歌對僮僕。 君家大宅鳳城隅,年年道上隨行車。 願爲玉鑾系華軾,終日有聲在君側。 門前舊轍久已平,無由復得君消息。
拼音

所属合集

#車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徵人:遠行的人。
  • 駟馬:古代一輛車套四匹馬,稱爲駟馬。
  • 山川無處不歸路:意指無論走到哪裏,都有回家的路。
  • 念君長作萬里行:思念你,你卻總是遠行萬里。
  • 驚麇:受驚的獐子。
  • 遊兔:奔跑的兔子。
  • 僮僕:僕人。
  • 玉鑾:古代車上的鈴鐺,用玉製成。
  • 華軾:華美的車軾,即車前橫木。
  • 門前舊轍久已平:門前舊時的車轍已經消失,比喻久未得到消息。

翻譯

遠行的人從古城出發,車輪齊轉,四匹馬嘶鳴。無論走到哪裏,都有回家的路,但我思念你,你卻總是遠行萬里。田野人煙稀少,秋草綠油油,日暮時分,我將馬車停在車中過夜。受驚的獐子和奔跑的兔子在我身旁,我獨自唱着鄉歌,對着僕人。你家的大宅在鳳凰城的一角,每年都有隨行的車輛。我願成爲你車上的玉鑾,終日發出聲響在你身旁。門前舊時的車轍已經消失,我無法再得到你的消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遠行者孤獨的旅程和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詩中通過「徵人」、「駟馬」、「山川無處不歸路」等意象,展現了旅途的艱辛和歸途的遙遠。後半部分則通過「驚麇遊兔」、「獨唱鄉歌」等細節,表達了行者在異鄉的孤寂和對家鄉的懷念。結尾的「門前舊轍久已平」則透露出對遠方親人消息的渴望和無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達了唐代士人普遍的離愁別緒和對家鄉的眷戀。

張籍

張籍

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爲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爲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