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湘中有喜

徵鞍窮郢路,歸棹入湘流。 望鳥唯貪疾,聞猿亦罷愁。 兩邊楓作岸,數處橘爲洲。 卻記從來意,翻疑夢裏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征鞍:指旅途中的馬鞍,代指旅途。
  • :盡,走完。
  • 郢路:古代楚國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的道路,這裡泛指旅途。
  • 歸櫂:歸途中的船。
  • 湘流:湘江的水流。
  • 望鳥:望著飛鳥。
  • 貪疾:急切地希望。
  • 聞猿:聽到猿猴的叫聲。
  • 罷愁:停止憂愁。
  • 楓作岸:楓樹形成的岸邊。
  • 橘爲洲:橘樹形成的島嶼。
  • 繙疑:反而懷疑。

繙譯

旅途的馬鞍走完了楚國的道路,歸途的船進入了湘江的水流。 望著飛鳥,我急切地希望快些到達,聽到猿猴的叫聲,我的憂愁也停止了。 兩岸是楓樹形成的岸邊,幾処是橘樹形成的島嶼。 廻憶起一路上的心情,反而懷疑自己是否在夢中遊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從旅途歸來的心情變化。詩中,“征鞍窮郢路,歸櫂入湘流”展現了旅途的結束和歸途的開始,表達了詩人對歸家的渴望。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望鳥”、“聞猿”,傳達了詩人內心的急切與甯靜。結尾的“繙疑夢裡遊”則巧妙地表達了一種恍惚和不確定感,增添了詩意的深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歸途的複襍情感。

張九齡

張九齡

張九齡,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爲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爲“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被譽爲“嶺南第一人”。 ► 2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