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馳道:古代供車馬馳行的大道。
- 河陝:指黃河與陝州,陝州位於黃河中游。
- 陳詩:指陳列詩篇,用以考察民情風俗。
- 國風:指國家的風俗民情。
- 川原:指平川和原野。
- 三晉:指戰國時期的韓、趙、魏三國,這裏泛指今山西、河南一帶。
- 襟帶:比喻地勢的連結與環抱。
- 兩京:指長安和洛陽,唐朝的兩大都城。
- 後殿:指皇宮的後殿。
- 函關:即函谷關,古代重要的關隘。
- 前旌:指皇帝出行的旗幟。
- 闕塞:指宮闕和要塞。
- 洛陽陌:指洛陽的道路。
- 光景:指風光景色。
- 天中:指天空的中央,比喻洛陽的繁華中心。
翻譯
大道直通黃河與陝州,我陳列詩篇詢問國風。 川原景色在三晉之地各異,地勢連結兩京相同。 皇宮後殿直達函谷關,皇帝的旗幟前導至闕塞通達。 行走於洛陽的道路上,風光景色美麗如天空中央。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奉和聖制途次陝州時的所見所感。詩中,「馳道當河陝」展現了旅途的壯闊,「陳詩問國風」則體現了詩人對民情的關注。通過對「川原三晉別,襟帶兩京同」的描繪,詩人巧妙地表達了地域特色與都城間的聯繫。後兩句「後殿函關盡,前旌闕塞通」則通過皇宮與關塞的對比,展現了皇權的威嚴與邊疆的安寧。結尾的「行看洛陽陌,光景麗天中」則以洛陽的繁華景象,象徵了國家的繁榮昌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國家的深情與對旅途風光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