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嶙嶙(lín lín):形容山崖突兀、重疊的樣子。 故城壘:古代的城牆和堡壘。 荒涼:形容地方偏僻、冷清。 空戍樓:空無一人的守衛樓。 在德不在險:指國家的安全在於德政,而不在於地勢的險要。 王道:古代儒家所主張的以仁義治國的政治理念。 休:美好、完善。
翻譯
古老的城牆和堡壘突兀重疊,守衛樓空無一人,顯得荒涼。 國家的安全在於德政,而非地勢的險要,這才真正體現了王道的完善。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故城壘和空戍樓的描繪,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和現實的荒涼。詩中「在德不在險」一句,深刻表達了作者的政治理念,即國家的長治久安不依賴於地理的險要,而在於施行德政。這種觀點體現了儒家「王道」思想,強調仁義和道德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理想政治的嚮往和對現實政治的批判。

張九齡
張九齡,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爲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爲“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被譽爲“嶺南第一人”。
► 214篇诗文
張九齡的其他作品
- 《 和姚令公從幸溫湯喜雪 》 —— [ 唐 ] 張九齡
- 《 初發道中贈王司馬兼寄諸公 》 —— [ 唐 ] 張九齡
- 《 白羽扇賦 》 —— [ 唐 ] 張九齡
- 《 奉和聖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 —— [ 唐 ] 張九齡
- 《 送韋城李少府 》 —— [ 唐 ] 張九齡
- 《 上陽水窗旬宴得移字韻 》 —— [ 唐 ] 張九齡
- 《 酬趙二侍御使西軍贈兩省舊僚之作 》 —— [ 唐 ] 張九齡
- 《 荆州作二首 其一 》 —— [ 唐 ] 張九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