湞陽峽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 水闇先秋冷,山晴當晝陰。 重林間五色,對壁聳千尋。 惜此生遐遠,誰知造化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湞陽峽:地名,位於今廣東省英德市。
  • 張九齡: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屬廣東)人。
  • 越岑:指越地的山嶺。
  • 窈窕:形容山水深邃幽美。
  • 越溪:越地的溪流。
  • 水闇:水色深暗。
  • 先秋冷:指水在秋天之前就已經顯得冷冽。
  • 山晴當晝陰:山中晴天時,白天也顯得陰暗。
  • 重林:茂密的樹林。
  • 間五色:指林中色彩斑斕。
  • 對壁聳千尋:形容山壁高聳,直插雲霄。
  • 生遐遠:生長在偏遠之地。
  • 造化心:自然界的創造和安排。

翻譯

行舟沿着越地的山嶺,穿越幽深美麗的越溪。 水色深暗,預感到秋天的冷意;山中晴天,白天也顯得陰暗。 茂密的樹林中色彩斑斕,面對高聳入雲的山壁。 可惜這些美景生長在偏遠之地,誰能知曉大自然的匠心獨運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湞陽峽的深邃與幽美,通過「水闇先秋冷,山晴當晝陰」等句,巧妙地傳達了自然景色的變幻與季節的交替。詩中「重林間五色,對壁聳千尋」則進一步以絢麗的色彩和高聳的山勢,展現了自然的壯麗與神祕。結尾的「惜此生遐遠,誰知造化心」則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珍視以及對大自然奧祕的敬畏之情。

張九齡

張九齡

張九齡,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爲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爲“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被譽爲“嶺南第一人”。 ► 2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