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釋
釣車子:釣具。
橛(jué)頭船:小木船。
序
此首寫漁父之「樂」。寫「樂」又不是從「笑從雙臉生」直接看到的,而是由「棹歌連」的髙亢清越的歌聲中體味到的。月圓夜靜,草色蒼蒼,忽而歌聲自湖面傳來,悠長連綿,不絶如縷。此何人也?乃非仙也?眞所謂未謀其面,先聞其聲。然則神仙亦不抵漁父悠遊風波之樂啊!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漁父:漁翁,捕魚的老人。
- 青草湖:古代湖泊名,位於今湖南省境內。
- 巴陵:古代地名,今湖南省岳陽市。
- 漁父棹歌連:漁翁邊划船邊唱歌,歌聲連綿不斷。
- 釣車子:一種用來釣魚的小車,這裏指釣魚的工具。
- 橛頭船:小船,橛頭指船頭。
- 風波:風浪,這裏指江湖中的風浪。
翻譯
在青草湖中,月亮正圓,巴陵的漁翁邊划船邊唱歌,歌聲連綿不斷。他使用釣車和橛頭船,在江湖的風浪中享受着快樂,這種快樂連仙人也不必羨慕。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漁翁在青草湖中月夜捕魚的情景,通過「月正圓」、「棹歌連」等意象,營造出一種寧靜而詩意的氛圍。詩中的漁翁不僅享受着捕魚的樂趣,更在江湖的風浪中找到了生活的真諦,表達了一種超脫世俗、追求自然之樂的生活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獨特感悟。

張志和
張志和,字子同,初名龜齡,漢族,婺州(今浙江金華)人,自號“煙波釣徒”,又號“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詞人和詩人。十六歲參加科舉,以明經擢第,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唐肅宗賜名爲“志和”。因事獲罪貶南浦尉,不久赦還。自此看破紅塵,浪跡江湖,隱居祁門赤山鎮。其兄張鶴齡擔心他遁世不歸,在越州(今紹興市)城東築茅屋讓他居住。史載唐肅宗曾賜他奴婢各一人,張志和讓他們結婚,取名漁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
► 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