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釋
松江:即吳江,此地盛産魚蟹,晚秋西風一吹,正是嘗蟹時節。
蟹舍:漁家。亦指漁村水鄉。
菰(gū)飯:菰,即茭白。菰飯即菰米飯,茭白籽做的飯。
蓴(chún):蓴菜嫩葉可以做湯。
荻(dí):一種生長在水邊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狀像蘆葦。
序
此首以秋爲背景,漁父的「不覺寒」與前「不覺憂」、「不嘆窮」意同。首句言主客相歡。《樂府紀聞》云:「張志和嘗謁顔眞卿於湖州,以舴艋敝,請更之,願爲浮家泛宅,往來苕譬間,作《漁歌子》云云。」(《詞林紀事》卷一引)此處或不必直解爲作者與顔眞卿往來之實,而只須畱意「歡」字。主客之情誼,非爲酒肉利益之繫,乃由素心相投之故,因此對著野菜做出的飯菜,也能津津有味,欣然相得。《晉書·張翰傳》云:「(張翰在洛陽作官時)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蒓羹、鱸魚膾,日:『人生貴得適志。何得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張志和此詞寫他與漁父共嘗美味,得意之處更在美昧之外。是時楓葉隨風飄墜,江邊的荻花已無飛絮可揚了——秋送來夜的寒意。然而在燈火昏黃的小舟中,主客抵掌而談,歡然對酌,不覺酒醉微醺,弛然而臥,哪還在意舟外的秋寒呢?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松江:即今吳淞江,源於太湖,流經上海入黃浦江。
- 蟹舍:漁家。亦指漁村水鄉。
- 菰飯:菰米做的飯。菰,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淺水裏,嫩莖稱「茭白」、「蔣」,可做蔬菜。果實稱「菰米」,「雕胡米」,可煮食。
- 蓴羹:用蓴菜烹製的羹。蓴,多年生水草,葉橢圓形,浮在水面,莖上和葉的背面有黏液,花暗紅色。嫩葉可做湯菜。
- 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葉子長形,似蘆葦,秋天開紫花。
- 乾:同「幹」,枯萎。
翻譯
在松江的漁村裏,主人和我一同享受着歡樂時光,我們共同品嚐着菰米飯和蓴菜羹。楓葉飄落,荻花已經枯萎,我醉倒在漁船上,卻感覺不到一絲寒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寧靜而溫馨的漁村生活畫面。通過「松江蟹舍」、「菰飯蓴羹」等詞語,展現了漁村的樸素與和諧。楓葉落、荻花乾,勾勒出深秋的蕭瑟,而「醉宿漁舟不覺寒」則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生活的深深陶醉和滿足。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張志和
張志和,字子同,初名龜齡,漢族,婺州(今浙江金華)人,自號“煙波釣徒”,又號“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詞人和詩人。十六歲參加科舉,以明經擢第,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唐肅宗賜名爲“志和”。因事獲罪貶南浦尉,不久赦還。自此看破紅塵,浪跡江湖,隱居祁門赤山鎮。其兄張鶴齡擔心他遁世不歸,在越州(今紹興市)城東築茅屋讓他居住。史載唐肅宗曾賜他奴婢各一人,張志和讓他們結婚,取名漁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
► 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