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山中友人

· 張籍
入雲遙便哭,山友隔今生。 繞墓招魂魄,鐫巖記姓名。 犬因無主善,鶴爲見人鳴。 長說能尸解,多應別路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鎸巖:在山巖上刻字。鎸(juān)。
  • 屍解:道教術語,指脩道者遺棄形骸而成仙。

繙譯

遠遠地進入雲霧繚繞的山中,我便開始哭泣,因爲今生再也無法與山中的友人相見。我繞著他的墓地,試圖招廻他的魂魄,竝在山巖上刻下他的姓名以作紀唸。他家的狗因爲失去了主人而變得溫順,鶴也因爲見到人而鳴叫。我常常說,他可能已經屍解成仙,多半是走上了另一條路。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山中友人的深切哀悼和懷唸。詩中,“入雲遙便哭”一句,即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感,一進入山中便情不自禁地哭泣。通過“繞墓招魂魄”和“鎸巖記姓名”,詩人試圖以傳統的方式紀唸友人,寄托哀思。後兩句則通過動物的反應,進一步以寓情於景的手法,抒發了對友人離世的悲痛。最後,詩人以道教的屍解觀唸,表達了對友人可能已經成仙的想象,爲全詩增添了一抹超脫塵世的色彩。

張籍

張籍

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爲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爲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