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仙

· 張籍
樓觀開朱門,樹木連房廊。 中有學仙人,少年休谷糧。 高冠如芙蓉,霞月披衣裳。 六時朝上清,佩玉紛鏗鏘。 自言天老書,祕覆雲錦囊。 百年度一人,妄泄有災殃。 每佔有仙相,然後傳此方。 先生坐中堂,弟子跪四廂。 金刀截身發,結誓焚靈香。 弟子得其訣,清齋入空房。 守神保元氣,動息隨天罡。 爐燒丹砂盡,晝夜候火光。 藥成既服食,計日乘鸞凰。 虛空無靈應,終歲安所望。 勤勞不能成,疑慮積心腸。 虛羸生疾疹,壽命多夭傷。 身歿懼人見,夜埋山谷傍。 求道慕靈異,不如守尋常。 先王知其非,戒之在國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樓觀(lóu guān):樓臺。
  • 朱門:紅漆大門,指富貴人家。
  • 房廊:房屋的走廊。
  • 休谷糧:停止食用五穀雜糧,指修煉仙道。
  • 高冠:高聳的帽子。
  • 芙蓉:荷花,這裏形容帽子美麗。
  • 霞月:形容衣服色彩豔麗如霞光。
  • 六時:佛教分一晝夜爲六時,這裏指全天。
  • 上清:道教三清之一,指仙境。
  • 佩玉:佩戴的玉飾。
  • 鏗鏘(kēng qiāng):形容玉石相擊的聲音。
  • 天老書:傳說中的仙書。
  • 雲錦囊:用雲錦製成的袋子,形容珍貴。
  • 妄泄:隨意泄露。
  • 災殃:災難。
  • 仙相:仙人的面相。
  • 金刀:金屬製成的刀。
  • 截身發:剪斷頭髮。
  • 結誓:立下誓言。
  • 焚靈香:焚燒香料以示虔誠。
  • 清齋:清淨的齋戒。
  • 守神:保持精神集中。
  • 元氣:生命的根本之氣。
  • 動息:一舉一動。
  • 天罡(tiān gāng):道教中的星名,代表天上的力量。
  • 丹砂:煉丹用的原料。
  • 鸞凰(luán huáng):鳳凰,傳說中的神鳥。
  • 虛空:空無一物。
  • 靈應:神靈的感應。
  • 夭傷:早逝。
  • 身歿(shēn mò):死亡。
  • 山谷傍:山谷旁邊。
  • 靈異:神奇異常。
  • 國章:國家的法律。

翻譯

樓臺開啓紅漆大門,樹木環繞着房屋的走廊。 其中有一位學習仙術的年輕人,他停止食用五穀雜糧。 他戴着高聳如荷花的帽子,穿着色彩豔麗如霞光的衣服。 他全天朝拜仙境,佩戴的玉飾發出清脆的聲響。 他自稱擁有傳說中的仙書,神祕地覆蓋在雲錦製成的袋子裏。 百年才傳授一人,隨意泄露會有災難。 每次占卜到有仙人面相的人,纔會傳授這個方法。 先生坐在中堂,弟子們跪在四邊。 用金屬刀剪斷頭髮,立下誓言並焚燒香料以示虔誠。 弟子們得到祕訣,清淨地齋戒進入空房。 保持精神集中,保護生命的根本之氣,一舉一動都遵循天上的力量。 爐中燒盡丹砂,晝夜觀察火光。 藥煉成後服用,計算日子期待乘鳳凰昇天。 但虛空中沒有神靈的感應,終年也無所期望。 勤勞卻不能成功,疑慮積聚在心。 虛弱產生疾病,壽命多有早逝。 死後害怕被人看見,夜晚埋在山谷旁邊。 追求神奇異常的仙道,不如堅守平常。 先王知道這些不是正道,所以在國法中加以禁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少年追求仙道的情景,通過詳細的描寫展現了他的修行過程和內心的掙扎。詩中,張籍通過對仙道的描繪,表達了對超脫塵世的嚮往,同時也揭示了仙道修行的虛幻和危險。詩的結尾,通過先王的智慧,警示人們追求仙道的不切實際,強調了堅守常規和法律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既展現了仙道的神祕,又體現了對現實的深刻反思。

張籍

張籍

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爲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爲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

張籍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