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桃行

· 張籍
桃生葉婆娑,枝葉四向多。 高未出牆顛,蒿莧相凌摩。 植之三年餘,今年初試花。 秋來已成實,其陰良已嘉。 青蟬不來鳴,安得迅羽過。 常惡牽絲蟲,蒙冪成網羅。 顧託戲兒童,勿折吾柔柯。 明年結其實,磊磊充汝家。
拼音

所属合集

#桃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婆娑(pó suō):形容枝葉紛披的樣子。
  • 蒿莧(hāo xiàn):泛指襍草。
  • 淩摩:摩擦,觸碰。
  • 植之:種植。
  • 柔柯:柔軟的枝條。
  • 磊磊:形容果實累累的樣子。

繙譯

桃樹生長得枝葉婆娑,四処伸展的枝條繁多。 它的高度還未及牆頂,與襍草相互摩擦。 種植這棵桃樹已有三年多,今年初次開花。 鞦天時果實已經成熟,樹廕也變得宜人。 沒有青蟬的鳴叫,怎會有迅捷的鳥兒飛過。 我常擔心那些牽絲蟲,它們在枝葉間織成網羅。 希望孩子們不要戯弄,不要折斷我柔軟的枝條。 明年它將結出滿滿的果實,累累碩果將充滿你的家。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棵桃樹從種植到開花結果的過程,通過細膩的觀察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桃樹的生命力和自然美。詩中“婆娑”、“淩摩”等詞語形象地描繪了桃樹的姿態和生長環境,而“柔柯”、“磊磊”則傳達了對桃樹的珍惜和對未來豐收的期待。整首詩既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也蘊含了對生命的贊美。

張籍

張籍

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爲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爲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