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雙節:指儀仗中的兩根竹竿,常用來表示官員或僧侶的尊貴身份。
- 化樓:指佛寺中的樓閣。
- 侵曉:接近黎明。
- 解夏:佛教術語,指夏季三個月的修行結束,僧人可以自由行動。
翻譯
遠行時見到雙節儀仗,便知要上五臺山。 佛寺樓閣在黎明時分顯得格外清晰,雪路在春天逐漸融化開啓。 邊遠的寺廟連着山峯,胡人聽聞佛法也來此參拜。 確信巡禮結束後,直到解夏之時纔會返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僧人遊歷五臺山的情景,通過「雙節」、「化樓」等詞語展現了僧侶的尊貴與佛寺的莊嚴。詩中「雪路向春開」一句,既描繪了自然景象的變化,也隱喻了佛法傳播的廣闊與深遠。末句「解夏始應回」則表達了僧人對修行生活的虔誠與專注,以及對佛法巡禮的重視。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唐代詩人張籍對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張籍
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爲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爲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