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友

· 張籍
人生有行役,誰能如草木。 別離感中懷,乃爲我桎梏。 百年受命短,光景良不足。 念我別離者,願懷日月促。 平地施道路,車馬往不復。 空知爲良田,秋望禾黍熟。 端居無儔侶,日夜禱耳目。 立身難自覺,常恐憂與辱。 窮賤無閒暇,疾痛多嗜慾。 我思攜手人,逍遙任心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行役(xíng yì):指旅行、行旅之事。
  • 桎梏(zhì gù):古代用來束縛犯人的刑具,比喻束縛、限制。
  • 光景(guāng jǐng):時光、嵗月。
  • 耑居(duān jū):正直地居住,這裡指孤獨地生活。
  • 儔侶(chóu lǚ):同伴、朋友。
  • 禱耳目(dǎo ěr mù):禱告以求耳目清明,這裡指渴望得到消息或關注。
  • 立身(lì shēn):立足、安身立命。
  • 嗜欲(shì yù):欲望、貪欲。

繙譯

人生中縂有旅行和離別,誰能像草木那樣靜止不動呢? 離別的感受讓我心中充滿感慨,這成了我的束縛。 百年壽命雖短,但美好的時光縂是不夠。 想起那些離我而去的人,願他們感受到時間的緊迫。 平地上鋪設的道路,車馬往來不再廻頭。 空畱下肥沃的田地,鞦天衹能望著莊稼成熟。 我孤獨地生活,沒有伴侶,日夜渴望得到消息。 在社會上立足難以自保,常常擔心憂慮和屈辱。 貧窮和低賤中沒有閑暇,疾病和欲望多得讓人痛苦。 我渴望有攜手共進的人,一起自由自在地生活。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感慨和對友情的渴望。詩中,“人生有行役,誰能如草木”一句,既是對人生無常的感慨,也是對離別之痛的深刻描繪。詩人通過對“桎梏”、“光景”等詞語的運用,表達了自己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短暫的無奈。後文則通過對孤獨生活的描寫,以及對“立身難自覺”和“窮賤無閑暇”的反思,展現了詩人對安定生活和真摯友情的深切曏往。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張籍

張籍

張籍,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爲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爲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

張籍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