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禪智寺上方演大師院

· 崔峒
石林高几許,金剎在中峯。 白日空山梵,清霜後夜鍾。 竹窗回翠壁,苔徑入寒鬆。 幸接無生法,疑心怯所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石林:指岩石堆積如林的景觀。
  • 金剎:指寺廟,特指佛塔或佛寺的頂部,常飾以金色,故稱金剎。
  • 白日空山梵:白日指白天,空山指人跡罕至的山林,梵指梵音,即佛教音樂或誦經聲。
  • 清霜後夜鍾:清霜指清晨的霜,後夜指深夜,鍾指寺廟的鐘聲。
  • 竹窗回翠壁:竹窗指用竹子做的窗戶,回指映照,翠壁指青翠的山壁。
  • 苔徑入寒鬆:苔徑指長滿苔蘚的小路,寒鬆指寒冷中的松樹。
  • 無生法:佛教術語,指超越生死的真理。
  • 疑心怯所從:疑心指疑惑的心理,怯指害怕,所從指追隨的方向或對象。

翻譯

石林高聳入雲,寺廟的金頂矗立在中峯之上。 白日裏,空曠的山林中迴盪着梵音, 清冷的霜夜後,深夜的鐘聲清晰可聞。 竹窗映照着翠綠的山壁, 長滿苔蘚的小路通向寒冷中的松林。 幸運地接觸到了超越生死的佛法, 心中的疑惑和恐懼讓我猶豫不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禪智寺上方演大師院的靜謐與超脫。通過「石林」、「金剎」、「白日空山梵」等意象,展現了寺廟的莊嚴與山林的幽靜。詩中「清霜後夜鍾」一句,以鐘聲象徵佛法的深遠影響,表達了深夜的寧靜與心靈的觸動。結尾的「幸接無生法,疑心怯所從」則深刻反映了詩人在接觸佛法後的內心掙扎與追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佛法的嚮往和對生命深層次的思考。

崔峒

唐博陵人。登進士第。歷左拾遺,改右補闕,以故謫爲潞府功曹。約卒於德宗貞元初。工詩,語言典麗精工。有集。 ► 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