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懷古

· 馬戴
荊卿西去不復返,易水東流無盡期。 落日蕭條薊城北,黃沙白草任風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荊卿:指荊軻,戰國時期著名的刺客,曾受燕太子丹之託前往刺殺秦王。
  • 薊城:古代地名,位於今北京市西南,是燕國的都城。

翻譯

荊軻西行刺秦,一去不復返, 易水東流,永無止境。 落日餘暉下的薊城北,顯得蕭條淒涼, 黃沙與白草,任憑風吹。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荊軻刺秦的歷史典故,以及易水、薊城等地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英雄逝去的哀思。詩中「荊卿西去不復返」一句,既是對荊軻壯舉的緬懷,也暗含了對歷史無法逆轉的無奈。「易水東流無盡期」則以水流的永恆對比人生的短暫,增強了詩的哲理意味。後兩句通過對落日、黃沙、白草的描繪,營造出一種荒涼、蕭條的氛圍,進一步加深了詩的懷古之情。

馬戴

馬戴

馬戴,字虞臣,定州曲陽(今河北省曲陽縣)人。晚唐詩人、官員。早年屢試不第,武宗會昌四年(844年)始中進士,同榜有項斯、趙嘏。大中元年(847年),太原李司空闢掌書記,後以正言被斥爲龍陽(今湖南省漢壽縣)尉。終太學博士。曾隱居華山,並遨遊邊關。鹹通年間,應闢佐大同軍幕府,與賈島、許棠相唱答。鹹通七年(867年),擢拔爲國子、太常博士。工於詩,葉矯然稱:“晚唐之馬戴,盛唐之摩詰也。”楊慎稱其《楚江懷古》“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一聯,謂“雖柳吳興(柳惲)無以過也”。紀昀認爲“晚唐詩人,馬戴骨格最高”。鹹通九年(869年),病卒於太常博士任上。有《會昌進士詩集》1卷,《補遺》1卷。 ► 1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