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序
《送僧歸金山寺》是唐代詩人馬戴的詩詞作品之一。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金山寺:在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的金山上。
秋分:二十四節氣之一。
迥寺:高遠的寺廟。迥(jiǒng):遠。
洲島:水中的陸地和島嶼。
清磬:清脆的磬聲。磬(qìng):佛教的打擊樂器。
翻譯
在金陵的山色之中,蟬鳴急切正臨近秋分。高遠的寺廟橫在洲島之上,歸來的僧人渡過水雲和霧氣。夕陽靠着江岸漸漸落下,清脆的磬聲隔着潮水都能聽到。遠遠地想象那禪林之下,爐香帶着月光焚燒。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送僧歸金山寺時的情景與氛圍。詩中通過對金陵山色、蟬鳴、寺廟、僧人、夕陽、清磬等元素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神祕的意境。「蟬急向秋分」點明瞭時節,「迥寺橫洲島」展現了寺廟獨特的地理位置,富有畫面感。而「夕陽依岸盡,清磬隔潮聞」,通過視覺和聽覺的結合,更增強了那種靜謐的氛圍。最後遙想禪林下的情景,給人以無限遐想,透露着對佛門清淨世界的嚮往,全詩充滿了禪意與詩意。

馬戴
馬戴,字虞臣,定州曲陽(今河北省曲陽縣)人。晚唐詩人、官員。早年屢試不第,武宗會昌四年(844年)始中進士,同榜有項斯、趙嘏。大中元年(847年),太原李司空闢掌書記,後以正言被斥爲龍陽(今湖南省漢壽縣)尉。終太學博士。曾隱居華山,並遨遊邊關。鹹通年間,應闢佐大同軍幕府,與賈島、許棠相唱答。鹹通七年(867年),擢拔爲國子、太常博士。工於詩,葉矯然稱:“晚唐之馬戴,盛唐之摩詰也。”楊慎稱其《楚江懷古》“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一聯,謂“雖柳吳興(柳惲)無以過也”。紀昀認爲“晚唐詩人,馬戴骨格最高”。鹹通九年(869年),病卒於太常博士任上。有《會昌進士詩集》1卷,《補遺》1卷。
► 1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