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神州:指中國。
- 喪:失去。
- 賢尹:賢能的官員。
- 羣生:衆生,指百姓。
- 及物功:對社會有實際貢獻的功績。
- 清光:清明的光輝。
- 沈皎月:沉靜而明亮的月亮。
- 素業:清白的業績。
- 振遺風:振興前人留下的良好風氣。
- 履跡:足跡。
- 莓苔:青苔。
- 珂聲:馬勒上的裝飾物發出的聲音。
- 紫陌:帝都的道路。
- 受知者:受到賞識的人。
- 會葬:集體安葬。
- 漢陵:漢朝皇帝的陵墓。
翻譯
中國失去了賢能的官員,關中的父老們悲泣不已。 他未能完全滿足百姓的期望,但留下了對社會有實際貢獻的功績。 他的清廉光輝如同沉靜明亮的月亮,他的清白業績振興了前人留下的良好風氣。 他的足跡被青苔掩蓋,馬勒上的裝飾聲在帝都的道路上回蕩,顯得空曠而寂寥。 那些曾經受到他賞識的人,將會在漢陵東集體安葬他。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一位賢能官員逝世的哀悼之情。詩中,「神州喪賢尹」一句即點明瞭主題,表達了失去賢才的沉痛。後文通過對官員生前事蹟的回顧,展現了他的清廉和對社會的貢獻,以及他逝世後人們的懷念和哀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詩人對逝者的敬仰和哀悼之情。

馬戴
馬戴,字虞臣,定州曲陽(今河北省曲陽縣)人。晚唐詩人、官員。早年屢試不第,武宗會昌四年(844年)始中進士,同榜有項斯、趙嘏。大中元年(847年),太原李司空闢掌書記,後以正言被斥爲龍陽(今湖南省漢壽縣)尉。終太學博士。曾隱居華山,並遨遊邊關。鹹通年間,應闢佐大同軍幕府,與賈島、許棠相唱答。鹹通七年(867年),擢拔爲國子、太常博士。工於詩,葉矯然稱:“晚唐之馬戴,盛唐之摩詰也。”楊慎稱其《楚江懷古》“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一聯,謂“雖柳吳興(柳惲)無以過也”。紀昀認爲“晚唐詩人,馬戴骨格最高”。鹹通九年(869年),病卒於太常博士任上。有《會昌進士詩集》1卷,《補遺》1卷。
► 1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