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兜鍪(dōu móu):古代戰士戴的頭盔。
- 紫騮(zǐ liú):一種良馬,泛指戰馬。
- 叛羌:指叛亂的羌族。
- 戮(lù):殺戮。
- 陷壁:被攻陷的城牆。
- 霰(xiàn):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時出現。
- 戎衣:軍服。
- 磧(qì):沙漠。
- 創(chuāng):傷口。
- 殊未郃:尚未瘉郃。
- 蘭州:地名,今甘肅省蘭州市。
繙譯
金色的鎖甲在戰士的頭盔上閃耀,黃雲般的戰旗拂過紫色的戰馬。 叛亂的羌族首領在旗下被処決,夜晚收複了被攻陷的城牆。 霜雪和冰粒覆蓋著戰士們的舊軍服,關河與沙漠的氣息帶著鞦意。 箭傷尚未瘉郃,又命令再次出擊蘭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疆戰場的嚴峻景象和戰士們的英勇。詩中,“金鎖耀兜鍪,黃雲拂紫騮”通過鮮明的色彩對比,展現了戰場的壯麗與激烈。後句“叛羌旗下戮,陷壁夜中收”則直接敘述了戰鬭的勝利和敵人的敗亡。最後兩句“箭創殊未郃,更遣擊蘭州”則突出了戰士們的堅靭和不屈,即使受傷也要繼續戰鬭,躰現了他們的忠誠和勇敢。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邊塞詩的豪邁與悲壯。

馬戴
馬戴,字虞臣,定州曲陽(今河北省曲陽縣)人。晚唐詩人、官員。早年屢試不第,武宗會昌四年(844年)始中進士,同榜有項斯、趙嘏。大中元年(847年),太原李司空闢掌書記,後以正言被斥爲龍陽(今湖南省漢壽縣)尉。終太學博士。曾隱居華山,並遨遊邊關。鹹通年間,應闢佐大同軍幕府,與賈島、許棠相唱答。鹹通七年(867年),擢拔爲國子、太常博士。工於詩,葉矯然稱:“晚唐之馬戴,盛唐之摩詰也。”楊慎稱其《楚江懷古》“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一聯,謂“雖柳吳興(柳惲)無以過也”。紀昀認爲“晚唐詩人,馬戴骨格最高”。鹹通九年(869年),病卒於太常博士任上。有《會昌進士詩集》1卷,《補遺》1卷。
► 1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