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贈高六戩

· 張說
北極辭明代,南溟宅放臣。 丹誠由義盡,白髮帶愁新。 鳥墜炎洲氣,花飛洛水春。 平生歌舞席,誰憶不歸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北極:指朝廷。
  • 明代:明君的時代。
  • 南溟:指南方的邊遠地區。
  • 放臣:被放逐的臣子。
  • 丹誠:忠誠的心。
  • 義盡:盡忠義。
  • 炎洲:指南方炎熱之地。
  • 洛水:流經洛陽的河流,這裡指中原地區。
  • 不歸人:指被放逐或流亡在外的人。

繙譯

我離開了朝廷的明君時代,被流放到南方的邊遠之地。 我的忠誠之心因盡忠義而顯露,但白發卻因憂愁而新生。 南方的炎熱氣息中,鳥兒似乎也感到了沉重; 中原的春天裡,花兒依舊飛舞,卻不再屬於我。 我曾平生熱愛歌舞,如今卻無人記得我這個不歸之人。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被放逐南方的哀愁和對過去生活的懷唸。詩中,“北極”與“南溟”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詩人的流離失所。通過“丹誠由義盡,白發帶愁新”,詩人抒發了對忠誠的堅持和對現狀的無奈。結尾的“誰憶不歸人”更是深刻表達了詩人的孤獨與被遺忘的悲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張說

張說

唐河南洛陽人,先世范陽人,居河東,字道濟,一字說之。武則天時應詔對策乙等,授太子校書。中宗時爲黃門侍郎。睿宗時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勸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監國。玄宗開元初任中書令,封燕國公。後歷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朔方軍節度使,奏罷邊兵二十餘萬,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罷當番衛士,招募壯士以充宿衛。再兼中書令,又爲修書使,知麗正書院事。長於文辭,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與許國公蘇頲並稱“燕許大手筆”。爲李林甫所擠,罷相。卒諡文貞。有集。 ► 3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