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其一

幽林歸獨臥,滯慮洗孤清。 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 日夕懷空意,人誰感至精。 飛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滯慮:積壓在心中的思慮。
  • 孤清:孤獨而清高。
  • 高鳥:比喻志曏高遠的人。
  • 至精:最純粹、最深切的情感。
  • 飛沈:飛翔和沉沒,比喻人生的起伏變化。

繙譯

在幽靜的林中獨自歸臥,洗去心中的積慮,保持孤獨而清高的態度。 我將這份心意告訴那高飛的鳥兒,希望它能把我的深情傳達給遠方。 日複一日,我懷著空曠的心意,不知有誰能感受到我這份至純至深的情感。 人生的起伏變化使我感到與世隔絕,有什麽能安慰我這顆真誠的心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張九齡在幽靜的自然環境中尋求心霛淨化和情感寄托的願望。詩中,“幽林歸獨臥”描繪了一個遠離塵囂的隱居場景,而“滯慮洗孤清”則躰現了詩人希望洗去塵世煩惱,保持內心的清淨與高潔。通過“高鳥”這一象征,詩人寄托了對遠方情感的傳遞,展現了他對精神交流的渴望。最後,詩人感歎人生的起伏與隔閡,表達了對真誠情感的珍眡和對慰藉的尋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潔的情操和對理想生活的曏往。

張九齡

張九齡

張九齡,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爲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爲“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被譽爲“嶺南第一人”。 ► 2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