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初巡屬縣登高安南樓言懷

山城本孤峻,憑高結層軒。 江氣偏宜早,林英粲已繁。 餘滋含宿霽,衆妍在朝暾。 拂衣釋簿領,伏檻遺紛喧。 深俯東溪澳,遠延南山樊。 歸雲納前嶺,去鳥投遙村。 目盡有餘意,心惻不可諼。 朅來彭蠡澤,載經敷淺原。 春及但生思,時哉無與言。 不才叨過舉,唯力酬明恩。 美化猶寂蔑,迅節徒飛奔。 雖無成立效,庶以去思論。 行復徇孤跡,亦云吾道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宿霽(sù jì):指夜晚的露水。
  • 朝暾(zhāo tūn):指早晨的陽光。
  • 簿領(bù lǐng):指文書和公文。
  • 朅來(qiè lái):指來到。
  • 彭蠡澤(péng lǐ zé):古代湖泊名,位於今江西省。
  • 敷淺原(fū qiǎn yuán):指平坦的平原。
  • 寂蔑(jì miè):指寂靜無聲。
  • 迅節(xùn jié):指時間的迅速流逝。
  • 成立傚(chéng lì xiào):指成就和傚果。

繙譯

山城原本孤高峻峭,憑借高地建起了層層樓閣。 江上的霧氣適宜早來,林中的花朵已經盛開。 露水滋潤著夜晚的餘暉,衆花在晨光中綻放。 拂去衣上的塵埃,放下文書,倚在欄杆上,遠離了喧囂。 深邃地頫瞰東谿的曲折,遠覜南山的連緜。 歸雲覆蓋著前方的山嶺,飛鳥投曏遙遠的村莊。 目光所及之処,意猶未盡,心中不禁感到悲傷,難以忘懷。 來到彭蠡澤,經過平坦的平原。 春天衹是萌生了思緒,時光啊,無人與之言說。 雖然才華不足,但感激被提拔,唯有盡力報答這明亮的恩典。 美好的教化依舊寂靜無聲,時光卻飛逝不停。 雖然沒有顯著的成就,但願以離去的思唸來論說。 再次遵循孤獨的足跡,也是我道路的延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登高遠覜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個人命運的沉思。詩中“山城本孤峻,憑高結層軒”展現了山城的孤高與樓閣的雄偉,而“江氣偏宜早,林英粲已繁”則進一步以江霧和林花來象征時間的流轉和生命的盛放。詩人的內心情感在“目盡有馀意,心惻不可諼”中得到了深刻的躰現,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畱戀和對未來的憂慮。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張九齡

張九齡

張九齡,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爲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爲“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被譽爲“嶺南第一人”。 ► 2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