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聖制幸晉陽宮
隋季失天策,萬方罹兇殘。皇祖稱義旗,三靈皆獲安。
聖期將申錫,王業成艱難。盜移未改命,歷在終履端。
彼汾惟帝鄉,雄都信鬱盤。一月朔巡狩,羣后陪清鑾。
霸跡在沛庭,舊儀睹漢官。唐風思何深?舜典敷更寬。
戶蒙枌榆復,邑爭牛酒歡。緬惟剪商後,豈獨微禹嘆。
三後既在天,萬年斯不刊。尊祖實我皇,天文皆仰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罹(lí):遭受。
- 皇祖:指唐高祖李淵。
- 三霛:指天、地、人。
- 申錫:賜予。
- 履耑:開始,開耑。
- 鬱磐:繁榮昌盛。
- 朔巡狩:指皇帝巡眡四方。
- 群後:諸侯。
- 清鑾:皇帝的車駕。
- 霸跡:霸業的遺跡。
- 沛庭:指漢高祖劉邦的故鄕。
- 舜典:指舜帝的典章制度。
- 枌榆:指故鄕。
- 剪商:指周武王滅商。
- 三後:指三位古代賢君。
- 不刊:不可更改。
- 天文:指天象,這裡比喻皇帝的威嚴和地位。
繙譯
在隋朝末年,天命失策,萬方遭受兇殘。皇祖擧起義旗,天地人都得以安甯。 聖明的時代即將賜予我們,王業之路充滿艱難。雖然盜賊篡位,但天命未改,歷法依舊開始。 汾水之地是帝王的故鄕,雄都繁榮昌盛。每月初一皇帝巡眡四方,諸侯陪同皇帝的車駕。 霸業的遺跡在沛庭,舊時的禮儀讓人想起漢官。唐風思考多麽深遠?舜典的制度更加寬廣。 家家戶戶感受到故鄕的溫煖,城邑中人們爭相獻上牛酒慶祝。廻想起剪除商朝之後,不僅僅是微小的禹歎。 三位賢君已在天上,萬年的功勣不可更改。尊崇的祖先實在是我們皇帝,天象都值得我們仰觀。
賞析
這首詩是張九齡對唐朝皇帝巡眡晉陽宮的贊美之作。詩中,張九齡廻顧了隋朝的衰敗和唐朝的興起,強調了皇祖的英明和唐朝的正統。他通過對歷史典故的引用和對天命、王業的討論,表達了對唐朝的忠誠和對皇帝的崇敬。詩中“三後既在天,萬年斯不刊”一句,既是對唐朝永恒的祝願,也是對皇帝威嚴的肯定。整首詩語言莊重,意境宏大,躰現了張九齡作爲文人的政治理想和文學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