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祠墓:供奉祖先或賢人的廟宇和墳墓。
- 記年碑石:記錄年代的石碑。
- 經亂:經歷戰亂。
- 野鼠:野生老鼠。
- 緣:沿著,順著。
- 硃帳:紅色的帳幕。
- 隂塵:積存的塵土。
- 畫衣:繪有圖案的衣服,這裡指神像或祭品的裝飾。
- 潭水:深水池。
- 宿龍:指夜晚歸巢的龍,這裡可能指某種水生動物或象征性的表達。
繙譯
春天的草叢中,古老的祠堂和墓地空無一人,衹有荒涼的樹林中鳥兒在飛翔。 記錄年代的石碑依舊屹立,但經歷了戰亂,前來祭祀的人已經稀少。 野生的老鼠沿著紅色的帳幕爬行,積存的塵土覆蓋了繪有圖案的衣服。 祠堂近処的深水池顯得幽暗,時常可以看到夜晚歸巢的龍(或水生動物)歸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荒涼的古祠景象,通過春草、荒林、鳥飛等自然元素,以及記年碑石、經亂、祭人稀等歷史痕跡,展現了時間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詩中“野鼠緣硃帳,隂塵蓋畫衣”一句,以細節描寫增強了場景的荒廢感,而“近門潭水黑,時見宿龍歸”則增添了一絲神秘和幽深的氛圍。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古祠荒涼景象的感慨和對歷史滄桑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