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嚴陵釣臺

· 張繼
舊隱人如在,清風亦似秋。 客星沈夜壑,釣石俯春流。 鳥向喬枝聚,魚依淺瀨遊。 古來芳餌下,誰是不吞鉤。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舊隱:指嚴子陵,東漢隱士,曾在嚴陵釣臺隱居。
  • 客星:古代對新星或變星的稱呼,這裏比喻嚴子陵。
  • 沈夜壑:沈,同「沉」,夜壑,指深邃的夜空。
  • 釣石:釣魚時所坐的石頭。
  • 春流:春天的河流。
  • 喬枝:高大的樹枝。
  • 淺瀨:淺水急流的地方。
  • 芳餌:香餌,指吸引人的東西。
  • 吞鉤:指被誘惑而上鉤。

翻譯

舊時的隱士彷彿還在,清風依舊如秋天的涼爽。 客人般的星辰沉沒在深邃的夜空,釣魚的石頭俯瞰着春天的河流。 鳥兒飛向高大的樹枝聚集,魚兒在淺水急流中游動。 自古以來,在芳香的誘餌下,誰又能不被誘惑而上鉤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嚴陵釣臺的描繪,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誘惑的反思。詩中「舊隱人如在」一句,既是對嚴子陵的懷念,也是對隱逸生活的讚美。後句以「清風亦似秋」形容釣臺的寧靜與涼爽,增添了詩意。詩的中間部分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如「客星沈夜壑」、「釣石俯春流」,展現了釣臺的幽靜與深遠。結尾的「古來芳餌下,誰是不吞鉤」則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弱點,即在誘惑面前難以自持,寓意深遠。

張繼

張繼,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曆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爲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