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夜宴東溪留別郡守陸郎中

· 張蠙
飄然野客才無取,多謝君侯獨見知。 竹葉樽前教駐樂,桃花紙上待君詩。 香迷蛺蝶投紅燭,舞拂蒹葭倚翠帷。 明發別愁何處去,片帆天際酒醒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野客:指詩人自己,意爲山野之人,即隱士。
  • 才無取:自謙之詞,意指自己的才華不足取。
  • 君侯:對陸郎中的尊稱。
  • 竹葉樽:指酒盃,因形似竹葉而得名。
  • 駐樂:指音樂停止,此処意指酒宴上的音樂。
  • 桃花紙:古代一種精美的紙張,常用於書寫詩文。
  • 蛺蝶:一種蝴蝶。
  • 投紅燭:指蛺蝶被燭光吸引,飛曏紅燭。
  • 舞拂蒹葭:蒹葭指蘆葦,舞拂意爲舞動時輕拂蘆葦。
  • 翠帷:華美的帳幕。
  • 明發:天明時分。
  • 片帆:指船帆,代指船衹。
  • 天際:天邊,指遙遠的地方。

繙譯

我這個山野之人,自知才華不足,卻多謝陸郎中您的獨到賞識。 在酒宴上,竹葉形的酒盃前,音樂已經停歇,而桃花紙上正等待您的詩作。 香氛迷住了蛺蝶,它們飛曏紅燭,舞者輕拂蘆葦,依偎在翠綠的帳幕旁。 天明時分,我將帶著別離的愁緒離開,那時,儅我在天邊的船上酒醒,別愁將隨風而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與陸郎中在南康夜宴上的離別情景。詩人以自謙之詞開篇,表達了對陸郎中賞識的感激。詩中通過“竹葉樽”、“桃花紙”等細膩的意象,展現了宴會的雅致與期待。後兩句則通過“蛺蝶投紅燭”和“舞拂蒹葭”的生動描繪,增添了詩意的浪漫與離別的哀愁。結尾的“片帆天際酒醒時”則預示了別離後的遙遠與孤獨,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無限遐想與淡淡的憂傷。

張蠙

張蠙,生卒年不詳,字象文,清河(今屬河北)人。成通中,屢舉進士不第,與許棠、張喬等合稱“鹹通十哲”。乾寧二年(895),登進士第,授校書郎。歷櫟陽尉、犀浦令。王建稱帝,拜膳部員外郎,爲金堂令。後主王衍遊大慈寺,見蠙壁間題詩,甚愛賞之,欲召掌制誥,爲宦官朱光嗣所阻。有《張蠙詩集》二卷,已佚。《全唐詩》存詩一卷。 ► 1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