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所知

· 張蠙
初向衆中留姓氏,敢期言下致時名。 而今馬亦知人意,每到門前不肯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敢期:豈敢期望。
  • 言下:在言語之間,即通過言語表達。
  • 致時名:獲得當時的名聲。
  • 而今:如今。
  • 知人意:理解人的意圖或心情。

翻譯

當初在衆人中留下姓名,豈敢期望通過言語表達就能獲得當時的名聲。 如今連馬也理解人的意圖,每次走到門前都不願意前行。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過去與現在,表達了作者對名聲的淡漠和對世態的感慨。首句回憶過去在衆人中留下姓名的情景,次句表達了對通過言語獲得名聲的不敢期望。後兩句則通過馬的行爲,隱喻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失望和疏離感,馬兒不願前行,似乎也反映了作者對前路的猶豫和迷茫。整體上,詩歌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一種淡淡的哀愁和對世事的深刻洞察。

張蠙

張蠙,生卒年不詳,字象文,清河(今屬河北)人。成通中,屢舉進士不第,與許棠、張喬等合稱“鹹通十哲”。乾寧二年(895),登進士第,授校書郎。歷櫟陽尉、犀浦令。王建稱帝,拜膳部員外郎,爲金堂令。後主王衍遊大慈寺,見蠙壁間題詩,甚愛賞之,欲召掌制誥,爲宦官朱光嗣所阻。有《張蠙詩集》二卷,已佚。《全唐詩》存詩一卷。 ► 101篇诗文

張蠙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