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道者

· 張蠙
縱意出山無遠近,還如孤鶴在空虛。 昔年親種樹皆老,此世相逢人自疏。 野葉細苞深洞藥,巖蘿閒束古仙書。 秪尋隱跡歸何處,方說煙霞不定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縱意:任意,隨心所欲。
  • 孤鶴:孤獨的鶴,常用來比喻超然物外的人。
  • 空虛:空曠無物的地方。
  • 親種:親手種植。
  • 深洞藥:生長在深洞中的藥材。
  • 巖蘿:生長在岩石上的藤蘿。
  • 閒束:隨意捆綁。
  • 古仙書:古代仙人所著的書籍。
  • 秪尋:只尋找。
  • 隱跡:隱居的蹤跡。
  • 煙霞:指山水之間的美景,也常用來比喻隱居生活。
  • 不定居:沒有固定的居所。

翻譯

隨心所欲地走出山林,不論遠近,就像一隻孤獨的鶴在空曠的天地間飛翔。 往年親手種植的樹木都已經老去,這一生相遇的人們也漸漸疏遠。 野外的葉子和細小的花苞包裹着深洞中的藥材,岩石上的藤蘿隨意捆綁着古代仙人的書籍。 只尋找隱居的蹤跡,卻不知歸向何方,只說山水間的美景沒有固定的居所。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士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和孤獨的心境。通過「孤鶴在空虛」的比喻,表達了隱士與世無爭、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詩中「親種樹皆老」和「人自疏」反映了時間的流逝和人際關係的淡漠,而「深洞藥」和「古仙書」則象徵着隱士對自然和知識的追求。最後兩句表達了隱士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但又透露出一種無家可歸的迷茫感,體現了隱士內心的複雜情感。

張蠙

張蠙,生卒年不詳,字象文,清河(今屬河北)人。成通中,屢舉進士不第,與許棠、張喬等合稱“鹹通十哲”。乾寧二年(895),登進士第,授校書郎。歷櫟陽尉、犀浦令。王建稱帝,拜膳部員外郎,爲金堂令。後主王衍遊大慈寺,見蠙壁間題詩,甚愛賞之,欲召掌制誥,爲宦官朱光嗣所阻。有《張蠙詩集》二卷,已佚。《全唐詩》存詩一卷。 ► 1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