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的的(dí dí):明亮的樣子。
- 苔(tái):青苔,生長在潮溼地方的植物。
- 灑(sǎ):散落。
- 鬆(sōng):松樹。
- 溼光:溼潤的光澤。
- 泛(fàn):浮現,閃現。
- 草(cǎo):草本植物。
- 石翠:石頭上的綠色,可能是指青苔或某種礦物。
- 澹(dàn):平靜,淡泊。
- 搖峯:搖動的山峯,形容山峯在風中或光影中的動態。
- 野觀:野外觀察。
- 漏間鍾:鐘聲在漏刻(古代計時器)的間隔中響起。
- 親(qīn):親近,體驗。
- 九陌:泛指繁華的街道。
翻譯
明亮的星河緩緩落下,沾溼了青苔,散落在松樹上。 溼潤的光澤微微閃現在草葉上,石頭上的綠色在平靜中搖曳着山峯。 在野外觀察,雲彩與月亮相伴,秋天的城市裏,鐘聲在漏刻的間隔中響起。 我知道你親身體驗過這樣的景象,但在繁華的街道上卻很少能遇到。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寧靜的秋夜景象,通過細膩的自然描寫,展現了星河、青苔、松樹、草葉和山峯在月光下的靜謐美。詩中「的的星河落」一句,以明亮的星河爲背景,襯托出夜色的深邃與寧靜。後文通過對溼潤光澤、石翠搖峯的描繪,進一步加深了這種靜謐而又生動的自然美感。結尾的「九陌少相逢」則表達了詩人對這種自然美景的珍視,以及在繁華都市中難以尋覓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繁華世界的淡然態度。

馬戴
馬戴,字虞臣,定州曲陽(今河北省曲陽縣)人。晚唐詩人、官員。早年屢試不第,武宗會昌四年(844年)始中進士,同榜有項斯、趙嘏。大中元年(847年),太原李司空闢掌書記,後以正言被斥爲龍陽(今湖南省漢壽縣)尉。終太學博士。曾隱居華山,並遨遊邊關。鹹通年間,應闢佐大同軍幕府,與賈島、許棠相唱答。鹹通七年(867年),擢拔爲國子、太常博士。工於詩,葉矯然稱:“晚唐之馬戴,盛唐之摩詰也。”楊慎稱其《楚江懷古》“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一聯,謂“雖柳吳興(柳惲)無以過也”。紀昀認爲“晚唐詩人,馬戴骨格最高”。鹹通九年(869年),病卒於太常博士任上。有《會昌進士詩集》1卷,《補遺》1卷。
► 1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