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禮部江主事漸

· 袁凱
谷鳥嚶其鳴,求友聲亦屢。 況生烝民間,豈不念朋助。 齊魯久諮訪,樑宋亦馳騖。 末路值伊人,歡然樂平素。 文既義馴雅,操存復貞固。 輔仁將在斯,有挾非所慮。 欣然得嘉會,終嘆少暇豫。 爾贊宗伯禮,予牽中臺務。 俱限清切地,日夕徒思慕。 茲辰委篇什,衷情極披露。 綢繆卜鄰意,委曲耕稼訴。 靖節休官辭,安仁歸田賦。 二子不可見,千載同軌度。 嗟予甚蹇劣,豈復希高步。 聊伸菲薄意,用答賢俊顧。 東歸果能遂,林廬得依附。 杉榆輝映帶,雞犬互來去。 開園每賞新,散帙共溫故。 茲意幸勉旃,歲久恐遲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烝民:百姓,人民。
  • 馳騖:奔走,奔競。
  • 伊人:那個人,指所思念的人。
  • 馴雅:溫順文雅。
  • 輔仁:輔助仁德。
  • 嘉會:美好的聚會。
  • 宗伯:古代官名,掌管禮儀。
  • 中臺:古代官署名,指中央政府。
  • 綢繆:纏綿,情意深厚。
  • 委曲:曲折,這裏指詳細敘述。
  • 靖節:指陶淵明,因其諡號「靖節」。
  • 休官:辭去官職。
  • 安仁:指潘岳,字安仁,西晉文學家。
  • 歸田賦:潘岳的作品,表達辭官歸隱的願望。
  • 蹇劣:笨拙,不才。
  • 菲薄:微薄,謙辭。
  • 林廬:林中的小屋,指隱居之地。
  • 散帙:打開書帙,指讀書。
  • 溫故:複習舊知識。

翻譯

谷中的鳥兒不停地鳴叫,它們在尋找朋友的呼聲。何況我生在民間,怎能不思念朋友的幫助?我曾到齊魯之地諮詢訪問,也曾在梁宋之間奔走。在人生的末路遇到了你,與你相處的時光非常愉快。你的文風既溫順又文雅,品德也非常堅定。輔助仁德就在於此,不必擔心有所偏頗。我很高興能與你相聚,但最終還是嘆息缺少閒暇。你協助宗伯處理禮儀,我則忙於中臺的政務。我們都受限於清貴的地位,日日夜夜都在思念對方。今天我寫下這些詩篇,衷心的情感得到了極大的表達。我深情地表達了與你結鄰的願望,並詳細敘述了耕種的艱辛。陶淵明辭官歸隱,潘岳寫下了歸田賦。這兩位古人我無法見到,但他們的行爲與我是一致的。我自嘆笨拙,不敢奢望達到更高的境界。只是用這些微薄的詩句,來回應你的賢明關注。如果我能東歸,希望能依附於你的林中小屋。我們的杉樹和榆樹將相互輝映,雞犬也會互相往來。每次開園我都會欣賞新的景色,與你一起讀書溫習舊知。希望你能繼續保持這份心意,歲月長久,恐怕會感到遲暮。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詩中,作者通過谷鳥的鳴叫引出對友人的思念,回憶了與友人相處的愉快時光,並表達了對友人品德的讚賞。同時,作者也表達了自己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田園生活的渴望,希望能與友人共同隱居,享受寧靜的生活。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友情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袁凱

袁凱

袁凱,生卒年不詳,字景文,號海叟,明初詩人,以《白鷰》一詩負盛名,人稱袁白鷰。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任監察御史,後因事爲朱元璋所不滿,僞裝瘋癲,以病免職回家,終“以壽終”。著有《海叟集》四卷。 ► 2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