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清獻公裔孫潛示遺芳卷復許示遺像予既書紀夢之作於其還也贈之詩
積雨階苔上,經旬斷履痕。
誰爲門下客,公是菊坡孫。
澤與流風遠,名因避相尊。
丹青遺像在,何日照江門。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經旬:經過十天。
- 履痕:腳印。
- 門下客:指在門下學習或受教的人。
- 菊坡孫:指崔清獻的後代,因崔清獻號菊坡。
- 澤與流風遠:指崔清獻的恩澤和影響深遠。
- 避相尊:指避免直接稱呼其名以示尊敬。
- 丹青:指繪畫,這裏特指崔清獻的畫像。
- 遺像:已故人的畫像。
- 江門:地名,位於廣東省。
翻譯
階梯上的苔蘚因積雨而覆蓋,十天來沒有留下任何腳印。 誰是這位門下的學生,原來是崔清獻的後代。 崔清獻的恩澤和影響深遠,他的名字因爲尊敬而避免直接稱呼。 他的畫像依然存在,何時能照耀到江門。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崔清獻後代的描述,表達了對崔清獻的尊敬和對其影響的深遠感慨。詩中「積雨階苔上,經旬斷履痕」描繪了一種靜謐而深遠的氛圍,暗示了崔清獻的精神遺產如同階上的苔蘚,雖不顯眼卻堅韌不拔。後文提到「澤與流風遠」,強調了崔清獻的影響不僅限於當時,而是流傳久遠。結尾的「丹青遺像在,何日照江門」則寄託了對崔清獻精神的傳承和發揚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