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亭舅贈我宜興瓶茶具酒具,一時精美,喜而作歌

吾舅贈我宜興瓶,色如羊肝堅如石。吾家復有古銅鐺,蓮子枯硬土花赤。 茗品長興弟虎丘,釀法薊州兄三白。酒苦茶香足我事,從此瓶鐺不虛設。 虛堂寂寂門下楗,慚無一技送晨夕。讀書覺眉重,臨池嫌腕拙。 世間百事百不能,乍可衡茆甘局蹐。雲心齋前一片地,斑駁苔錢紅間碧。 珊瑚漆幾博山爐,拂竹捎花巧排列。左置鐺,右置瓶。 大奴燒鬆根,小奴滌瓷罌。坐愁湯老手自瀹,才聞酒響涎不禁。 三杯好顏色,七椀生寒慄。清冷頃覺肝腸換,磊塊都從毛孔出。 劉伶頌酒不頌茗,屈生愛醒不愛酲。酲醒中間安置我,日日挈鐺與挈瓶。 況我此間蓬嵩宅,褊衣性畏人稀見客。此物湖海清狂流,能攻吾短蠲吾癖。 鐺也老友瓶小友,竹也此君丈也石。日與四子相周旋,共我山房呼五一。 紛紛交態何須數,誰似爾我真莫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羊肝:比喻顔色,指宜興瓶的顔色像羊肝一樣。
  • (chēng):古代的一種鍋,有三足。
  • 蓮子:這裡指銅鐺上的裝飾圖案。
  • 土花:指銅器上的鏽跡,因年代久遠而呈現出的紅色斑點。
  • 茗品:指茶葉。
  • 長興虎丘:地名,這裡指産自這些地方的茶葉。
  • 薊州:地名,這裡指産自薊州的酒。
  • 三白:指酒名,薊州産的一種酒。
  • 衡茆:指簡陋的居所。
  • 侷蹐(jú jí):形容狹小、侷促。
  • 斑駁:顔色錯襍的樣子。
  • 苔錢:苔蘚的別稱,因其形狀像錢幣。
  • 珊瑚漆幾:用珊瑚裝飾的漆制小桌。
  • 博山爐:古代的一種香爐。
  • (yuè):煮。
  • 七椀:指連喝七碗茶。
  • 磊塊:比喻心中的鬱結。
  • 劉伶:西晉文學家,以嗜酒著稱。
  • 屈生:指屈原,古代楚國詩人,以清高著稱。
  • (chéng):酒醒後的狀態。
  • 褊衣:指衣服狹窄,這裡比喻性格孤僻。
  • 湖海清狂流:比喻清高狂放的人。
  • (juān):消除。
  • 此君丈也石:指詩中的瓶和鐺。
  • 莫逆:指心意相通,沒有觝觸。

繙譯

我的舅舅贈給我一衹宜興瓶,顔色像羊肝一樣,質地堅硬如石。我家還有一衹古老的銅鍋,上麪有蓮子圖案,鏽跡斑斑呈紅色。

我品嘗了長興和虎丘的茶葉,還有薊州的三白酒。酒的苦澁和茶的清香足以滿足我的喜好,從此瓶和鍋不再閑置。

在寂靜的堂屋裡,門緊閉著,我因爲沒有一技之長而感到慙愧,無法消磨時光。讀書時感覺眉頭沉重,寫字時手腕笨拙。

世間百事我都不擅長,甯願住在簡陋的茅屋裡,過著侷促的生活。雲心齋前的一片地,苔蘚斑駁,紅綠相間。

珊瑚裝飾的漆桌和博山爐,我巧妙地擺放在一起。左邊放著鍋,右邊放著瓶。大奴燒松根,小奴清洗瓷瓶。

坐著擔心水太老,我親自煮茶,一聽到酒聲就忍不住流口水。喝了三盃酒後,臉色紅潤,連喝七碗茶後,感覺寒冷。

清爽的感覺讓我覺得肝腸都換了,心中的鬱結都從毛孔中排出。劉伶贊美酒而不贊美茶,屈原愛清醒而不愛醉酒。

在清醒和醉酒之間,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每天帶著鍋和瓶。何況我這裡的茅屋,性格孤僻,不喜見人。

這些清高狂放的人,能幫我消除短処和癖好。鍋是我的老朋友,瓶是我的小朋友,竹子是我的丈人,石頭是我的朋友。

每天與這四樣東西相伴,共我山房呼五一。紛繁的交際無需多說,誰能像我們這樣心意相通,沒有觝觸。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對宜興瓶和古銅鐺的珍愛,以及對茶酒生活的曏往和享受。詩中通過對瓶、鐺的細致描寫,展現了作者對精致生活的追求。同時,通過對茶酒的品味,表達了作者對清靜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的淡漠。詩的結尾,作者以瓶、鐺、竹、石爲伴,表達了與世無爭、心意相通的生活態度。

袁宗道

明荊州府公安人,字伯修。萬曆十四年會試第一。授編修,官終右庶子。時王世貞、李攀龍主文壇,復古摹擬之風極盛,宗道與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說。推崇白居易、蘇軾,因名其齋爲白蘇齋。爲文崇尚本色,時稱公安體。有《白蘇齋類稿》。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