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有感

荒村鬼火燒枯樹,照見一片傷心處。古屋直西黑樹林,暗風淒雨愁殺人。 堂上姑,堂下婦。短命兒,薄命母。新魂舊魂一處所,老鴟呼風夜啼虎。 白日自寒天自黑,有子爲官亦何益。泉臺緩急不得力,兒生三十亦良艱。 爾孫相見能傳言,慎勿爲兒傷心肝。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寒食:中國傳統節日,在清明節前一天,有禁火寒食的習俗。
  • 鬼火:指在荒野中,由於磷的自然現象而出現的微弱藍綠色火焰,常被誤認爲是鬼魂的火光。
  • 泉臺:指陰間,人死後去的地方。
  • 白日自寒天自黑:形容天氣異常,白天也感覺寒冷,天色似乎也變暗。

翻譯

荒涼的村落中,鬼火點燃了枯萎的樹木,照亮了一片令人心碎的地方。古老屋子的西邊是一片黑壓壓的樹林,陰冷的風和淒涼的雨讓人感到無比愁苦。

堂上坐着年邁的婆婆,堂下站着悲傷的媳婦。短命的兒子,薄命的母親。新舊的魂魄聚集在同一個地方,老鴟鳥在風中呼嘯,夜晚還有老虎的悲鳴。

即使是大白天也感覺寒冷,天空似乎也變得昏暗。即使兒子做了官,又有什麼用呢?在陰間,這些都無法幫助到他們。兒子活到三十歲已經很不容易了。

你們的孫子現在能相互傳遞消息,請不要爲了兒子而傷心過度。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荒涼、淒涼的場景,通過「鬼火」、「枯樹」、「古屋」、「黑樹林」等意象,營造出一種陰森、悲涼的氛圍。詩中「堂上姑,堂下婦」以及「短命兒,薄命母」的對比,突出了家庭的悲劇和人生的無奈。最後,詩人通過「泉臺緩急不得力」和「兒生三十亦良艱」表達了對生死無常的感慨,以及對逝去親人的深切懷念和無盡的哀思。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讀來令人動容。

袁宗道

明荊州府公安人,字伯修。萬曆十四年會試第一。授編修,官終右庶子。時王世貞、李攀龍主文壇,復古摹擬之風極盛,宗道與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說。推崇白居易、蘇軾,因名其齋爲白蘇齋。爲文崇尚本色,時稱公安體。有《白蘇齋類稿》。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