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仲方畫山水歌
吾觀仲方畫,不從諸家入,亦復不從十指出。直是一片豪性俠氣結爲塊壘,以酒澆之不能止。
忽爾迸散落縑素,偶然濃淡分山水。吾不知溪山之貌仲方,仲方之貌溪山。
無情有情含裹那可辨,復有袁生失足混其間。數日苦熱,對公所作寒江流,百骸潑潑化潺湲。
心魂清冷絕塵滓,恰逢投礫始驚還。卻笑凡手拋擲胸中活山水,漫從死骨求筋髓。
縱然逼真君家顧長康,抵掌虎頭徒爲爾。噫籲嘻,俗眼賞鑑皆如此,不重真骨重形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縑素:古代用來寫字繪畫的細絹。
- 塊壘:比喻心中鬱結的愁悶或氣憤。
- 潺湲:形容水流緩慢流動的樣子。
- 抵掌:擊掌,形容技藝高超。
- 虎頭:指顧愷之,字長康,東晉著名畫家,因其畫虎頭而著名。
翻譯
我看仲方的畫,他不是從各家畫風中學習,也不是從手指間技巧出發。他的畫是由一片豪邁的性情和俠義之氣凝結而成的,就像心中的鬱結,用酒澆也澆不散。 突然間,這些情感迸發出來,落在細絹上,偶然間形成了濃淡相間的山水畫。我不知道是溪山賦予了仲方靈感,還是仲方賦予了溪山生命。 這其中的情感和自然是否有所包含,難以分辨,而我也迷失在其中。面對仲方所畫的寒江,我感到數日的酷熱都被洗滌,身心都變得清涼無塵,恰似投入石子後驚起的漣漪。 我笑那些平庸的畫家,他們只是拋擲心中的活生生的山水,卻從死去的骨架中尋求精髓。即使畫得再逼真,如同顧愷之那樣技藝高超,也只是徒勞。 唉,世俗的鑑賞都是這樣,不重視真實的骨髓,只重視外表的相似!
賞析
這首詩讚美了顧仲方獨特的山水畫風格,強調其作品源於內心的豪情與俠氣,而非模仿他人或依賴技巧。詩人通過對比顧仲方的畫與平庸畫家的作品,批評了世俗鑑賞中重形似輕真骨的現象。詩中「以酒澆之不能止」的形象描繪,生動表現了顧仲方畫作中情感的強烈與深沉。整體上,詩歌表達了對真摯情感與內在精神的推崇,以及對藝術真實性的追求。
袁宗道
明荊州府公安人,字伯修。萬曆十四年會試第一。授編修,官終右庶子。時王世貞、李攀龍主文壇,復古摹擬之風極盛,宗道與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說。推崇白居易、蘇軾,因名其齋爲白蘇齋。爲文崇尚本色,時稱公安體。有《白蘇齋類稿》。
► 258篇诗文
袁宗道的其他作品
- 《 挽同年李檢討成甫四首 》 —— [ 明 ] 袁宗道
- 《 攜尊江上 》 —— [ 明 ] 袁宗道
- 《 立春惟長舅、無學弟暨王、吳兩生同遊野寺看梅三首 》 —— [ 明 ] 袁宗道
- 《 偶成 》 —— [ 明 ] 袁宗道
- 《 送吳體中歸皖城,體中與餘有淨土之約,故詩中及之 》 —— [ 明 ] 袁宗道
- 《 南平社六人各一首外大父方伯公 》 —— [ 明 ] 袁宗道
- 《 六言 》 —— [ 明 ] 袁宗道
- 《 源禪游吳造沈香佛像及諸經,歸峨嵋山 其二 》 —— [ 明 ] 袁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