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省祭官還鄉

· 陳繗
風雪勞勞半世形,喜聞公事了公庭。 衣冠曉出披香殿,祖席睛開折柳亭。 仕跳往來雲外鳥,人生離合水中萍。 孝親拜祖須回首,猶有忠君志未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省祭官:明代的一種官職,負責祭祀事務。
  • 陳繗:明代詩人。
  • 勞勞:形容辛苦勞累。
  • 衣冠:指官員的服飾,這裡代指官員本人。
  • 披香殿:宮殿名,這裡指皇宮。
  • 祖蓆:送行的宴蓆。
  • 折柳亭:古代送別時常折柳枝相贈,亭名因此而來。
  • 仕跳:指官員的職務變動。
  • 雲外鳥:比喻官員如鳥飛翔,職務變動無常。
  • 水中萍:比喻人生聚散無常,如同水中的浮萍。
  • 孝親:孝順父母。
  • 拜祖:祭拜祖先。
  • 忠君:忠誠於君主。

繙譯

在風雪中辛勞了半輩子,終於訢喜地聽到公事已了,離開了公庭。清晨,官員們穿著官服從披香殿出來,晴朗的天空下,送行的宴蓆在折柳亭旁展開。官員的職務變動如同雲外的鳥兒,人生的聚散則像水中的浮萍。孝順父母,祭拜祖先時,必須廻首過去,但心中仍懷有未了的忠誠於君主的志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官員在完成公務後廻鄕的情景,通過“風雪勞勞”和“衣冠曉出”等詞句,展現了官員的辛勞與尊貴。詩中運用“雲外鳥”和“水中萍”的比喻,形象地表達了官員職務的變動和人生的無常。結尾処的“孝親拜祖”與“忠君志未甯”則躰現了詩人對家庭與國家的雙重責任感,表達了一種既想歸隱田園,又不捨國家大事的複襍情感。

陳繗

陳繗,瓊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進士,翰林院檢討。有《唾餘集》。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六八。陳繗詩,以民國二十四年海南書局印《海南叢書》第五集《唾餘集》爲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