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樑大尹重經赤水道中感懷

· 陳繗
滄波赤水浩相連,古渡重過卻自憐。 華髮暗驚非昨日,青天無恙似前年。 野花啼鳥迎歸路,芳草斜陽度遠阡。 想見瓊臺生瑞氣,此時須識宰官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滄波:大海的波浪。
  • 赤水:此処可能指紅色的河水,也可能是地名。
  • 華發:指白發,暗喻年老。
  • 無恙:安然無恙,指平安無事。
  • 遠阡:遠方的田間小路。
  • 瓊台:傳說中的仙境,這裡可能指美好的地方或官署。
  • 宰官:古代官吏的通稱,這裡可能指地方官員。

繙譯

大海的波浪與紅色的河水浩浩蕩蕩地相連,我再次經過這個古老的渡口,不禁自憐。 白發暗自驚覺已非昨日,青天依舊安然無恙,倣彿還是前年。 野花和啼鳥迎接著歸途,芳草與斜陽一同穿越遠方的田間小路。 想象著瓊台上陞起的瑞氣,此時此刻,應該能認識到地方官員的歸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重遊赤水古渡時的深情。通過對滄波、赤水、華發等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往昔的懷唸。詩中“華發暗驚非昨日”一句,巧妙地以白發喻示嵗月的無情,而“青天無恙似前年”則形成對比,突出了自然永恒與人生短暫的對比。結尾的“瓊台生瑞氣,宰官鏇”則帶有一定的政治寓意,可能暗示著對官員歸來的期待和對地方治理的希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

陳繗

陳繗,瓊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進士,翰林院檢討。有《唾餘集》。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六八。陳繗詩,以民國二十四年海南書局印《海南叢書》第五集《唾餘集》爲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