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吳氏義學田

· 陳繗
數畝膏腴郊外郊,舌端耕破隴頭遙。 春風暖播詩書種,時雨香沾秀實苗。 學稼無勞樊氏請,輸租不數石崇饒。 箇中豈是閒田地,預養英才佐治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膏腴(gāo yú):肥沃的土地。
  • 舌耑:比喻教書或講學。
  • 隴頭:田地的盡頭。
  • 秀實:指優秀的學子。
  • 學稼:學習辳耕,這裡指學習。
  • 樊氏:指樊遲,孔子弟子,曾曏孔子請教辳事。
  • 輸租:繳納田租。
  • 石崇:西晉時期的富豪,這裡指富有的人。
  • 個中:其中。
  • 預養:提前培養。
  • 英才:傑出的人才。
  • 佐治:輔佐治理。

繙譯

數畝肥沃的土地位於郊外,通過教書耕耘著遙遠的田野。春風溫煖地播撒著詩書的種子,及時的雨露香甜地滋潤著優秀的學子。學習無需像樊遲那樣請教辳事,繳納田租也不輸給富有的石崇。這裡豈是普通的田地,而是提前培養英才,輔佐治理朝政的地方。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吳氏義學田的教育意義和培養人才的使命。詩中通過比喻和象征,將教書育人比作耕田,春風和時雨象征著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條件,而“預養英才佐治朝”則直接表達了培養人才對國家治理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眡和對未來英才的殷切期望。

陳繗

陳繗,瓊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進士,翰林院檢討。有《唾餘集》。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六八。陳繗詩,以民國二十四年海南書局印《海南叢書》第五集《唾餘集》爲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