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作諺語言桂民

桂山獨秀桂民粗,草履棕衣逐市沽。 葉裹檳榔雙袖出,水磨豆腐萬家需。 絲麻百價隨時變,鹽米三餐隔宿無。 拌死爭錢忙到老,寄生作酒醉須臾。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桂山:指廣西桂林一帶的山,以風景秀麗著稱。
  • 獨秀:特別突出,與衆不同。
  • :這裏指生活簡樸、粗獷。
  • 草履:草鞋,一種用草編織的鞋子。
  • 棕衣:用棕櫚葉編織的衣服。
  • 逐市沽:在市場上買賣。
  • 葉裹檳榔:用葉子包裹的檳榔,檳榔是一種常見的嚼食物。
  • 雙袖出:從袖子裏拿出來,形容隨身攜帶。
  • 水磨豆腐:用水磨製作的豆腐,形容豆腐的製作工藝。
  • 萬家需:家家戶戶都需要。
  • 絲麻百價:絲和麻的各種價格。
  • 隨時變:隨時都在變化。
  • 鹽米三餐:指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 隔宿無:隔夜就沒有了,形容生活貧困,食物不充足。
  • 拌死爭錢:拼命掙錢。
  • 忙到老:一直忙到老。
  • 寄生作酒:可能指用寄生植物製作的酒。
  • 醉須臾:短暫的醉意。

翻譯

廣西桂林的山峯獨特秀美,而當地居民生活簡樸,穿着草鞋和棕衣在市場上買賣。他們隨身攜帶用葉子包裹的檳榔,家家戶戶都需要水磨製作的豆腐。絲和麻的價格隨時都在變化,而日常所需的鹽和米常常隔夜就沒有了。人們拼命掙錢,一直忙到老,用寄生植物製作的酒只能帶來短暫的醉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廣西桂林地區的生活風貌,通過對比桂山的秀美與居民的粗獷生活,展現了當地人的生活狀態。詩中提到的草履、棕衣、葉裹檳榔等細節,生動地勾勒出了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時,詩中也透露出生活的艱辛,如絲麻價格的波動、鹽米的不穩定供應,以及人們爲了生計而忙碌到老的無奈。最後一句「寄生作酒醉須臾」則帶有一定的諷刺意味,暗示了人們即使通過飲酒尋求短暫的慰藉,也無法改變生活的艱辛。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