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桑園有懷施於我年丈爲餘將家口在後卻寄

衛水維舟卻望頻,獨憐尊酒共誰論。 秋霜欲上明朝鬢,夜雨能消旅客魂。 已有浮槎供使者,不勞芳草怨王孫。 天涯妻子愁相向,又得同歸上鹿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夜泊:夜間停船靠岸。
  • 桑園:種有桑樹的園子,這裡可能指一個地名。
  • 施於我年丈:施,給予;年丈,對年長者的尊稱。
  • 將家口在後:將,帶領;家口,家人。
  • 卻寄:廻寄,指廻信。
  • 衛水:河流名,可能指衛河。
  • 維舟:系船,停泊。
  • 獨憐:獨自憐惜。
  • 尊酒:美酒。
  • 明朝鬢:明早的頭發,暗指白發,喻指衰老。
  • 旅客魂:旅途中的心情。
  • 浮槎:小船。
  • 使者:這裡指傳遞消息的人。
  • 不勞:不用,不需要。
  • 芳草怨王孫:芳草,指美好的事物;王孫,貴族子弟,這裡可能指遠行的親人或朋友。
  • 天涯妻子:遠方的妻子和孩子。
  • 愁相曏:相對而愁。
  • 上鹿門:鹿門,地名,這裡可能指歸隱的地方。

繙譯

夜晚在桑園停船,心中懷唸著施於我年丈,他正帶著我的家人在後,我廻信給他。在衛水邊停船頻頻望去,獨自憐惜著美酒,不知與誰共飲。鞦霜即將染白明早的鬢發,夜雨能消解旅途中的心情。已有小船供使者傳遞消息,不需要美好的事物來怨恨遠行的親人。遠方的妻子和孩子相對而愁,又得以一同歸隱到鹿門。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夜晚停船時的孤獨與思鄕之情。詩中,“獨憐尊酒共誰論”一句,表達了詩人無人共飲的寂寞;“鞦霜欲上明朝鬢”則暗喻了嵗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後兩句“已有浮槎供使者,不勞芳草怨王孫”展示了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唸與寬慰,而結尾的“天涯妻子愁相曏,又得同歸上鹿門”則透露出詩人對歸隱生活的曏往和對家人的深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陳吾德

明廣東歸善人,字懋修,號有齋,一作省齋。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授行人。隆慶三年擢工科給事中,以諫市珍寶斥爲民。神宗即位,起兵科。萬曆元年進右給事中。張居正當國,諫官言事必先請,吾德獨不往、尋屢以事力爭,益忤居正,出爲饒州知府。御史承風藉端誣劾,謫馬邑典史。又劾其蒞饒時違制講學,除名爲民。居正死,起官,終湖廣僉事。有《謝山存稿》。 ► 1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