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盤洲處士隱居

大隱隨緣出薜蘿,磻溪何處問漁蓑。 爾家舊業青雲近,別墅新營綠水多。 高枕江霞當檻落,開軒鷗鳥傍人過。 扁舟載酒堪乘興,未脫塵蹤奈若何。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薜蘿(bì luó):薜荔和女蘿,兩種植物名,常用於比喻隱士的居所。
  • 磻溪(pán xī):地名,相傳爲姜太公釣魚處,這裏指隱居之地。
  • 漁蓑(yú suō):漁夫的蓑衣,代指漁夫或隱士。
  • 青雲:比喻高官顯爵。
  • 別墅:指在郊外或風景區建造的供休養用的園林住宅。
  • 高枕:形容無憂無慮,安然自得。
  • 江霞:江面上的霞光。
  • 開軒:打開窗戶。
  • 鷗鳥:水鳥的一種,常象徵自由和隱逸。
  • 扁舟:小船。
  • 塵蹤:塵世的蹤跡,指世俗的生活。

翻譯

隱士隨緣離開了薜荔和女蘿的隱居之地,磻溪何處能尋到那穿着漁蓑的隱者? 你家的舊業接近青雲之上的官位,而新建造的別墅周圍綠水環繞,景色宜人。 高枕無憂地躺着,江面上的霞光彷彿落在窗前,打開窗戶,鷗鳥彷彿依傍着人飛過。 乘坐小船,載着酒,足以乘興而行,但未能擺脫塵世的蹤跡,又能如何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士的隱居生活及其對塵世的矛盾心態。詩中通過對隱士居所的描繪,展現了其遠離塵囂、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想生活狀態。同時,詩末的「未脫塵蹤奈若何」一句,又透露出隱士對塵世生活的無奈和留戀,表達了隱士內心的複雜情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傳達出隱士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和對塵世的無奈。

陳吾德

明廣東歸善人,字懋修,號有齋,一作省齋。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授行人。隆慶三年擢工科給事中,以諫市珍寶斥爲民。神宗即位,起兵科。萬曆元年進右給事中。張居正當國,諫官言事必先請,吾德獨不往、尋屢以事力爭,益忤居正,出爲饒州知府。御史承風藉端誣劾,謫馬邑典史。又劾其蒞饒時違制講學,除名爲民。居正死,起官,終湖廣僉事。有《謝山存稿》。 ► 1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