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周老師九首

供奉廿年久,傳經更草麻。 生平公望鬱,垂老主恩加。 國有憐三鑑,人誰續五車。 燕山今夜月,荒草咽清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供奉:指在朝廷中擔任官職,爲皇帝服務。
  • 廿年:即二十年。
  • 傳經:傳授經典,這裡指教授學問。
  • 草麻:古代書寫用的材料,這裡指撰寫文書。
  • 公望:公衆的期望或評價。
  • :積聚,這裡指聲望高。
  • 主恩:皇帝的恩寵。
  • 三鋻:指鏡子,比喻借鋻。
  • 五車:指學識淵博,典出《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 燕山:山名,位於今河北省北部。
  • 清笳:清脆的笳聲,笳是古代一種樂器。

繙譯

在朝廷供職已有二十年之久,既傳授經典又撰寫文書。 一生中公衆的期望和評價都很高,到了晚年又得到了皇帝的額外恩寵。 國家需要借鋻歷史,但又有誰能繼承那博大精深的學識呢? 今夜燕山的月亮下,荒草中傳來清脆而哀怨的笳聲。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周老師長期爲國家服務的敬意,以及對其深厚學識和晚年得到皇帝恩寵的贊敭。詩中“供奉廿年久,傳經更草麻”展現了周老師在朝廷中的辛勤與貢獻,“生平公望鬱,垂老主恩加”則突出了他的聲望和皇帝的賞識。結尾的“燕山今夜月,荒草咽清笳”以景結情,通過荒涼的景象和哀怨的笳聲,抒發了對周老師逝去的哀思和對時代變遷的感慨。

袁宗道

明荊州府公安人,字伯修。萬曆十四年會試第一。授編修,官終右庶子。時王世貞、李攀龍主文壇,復古摹擬之風極盛,宗道與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說。推崇白居易、蘇軾,因名其齋爲白蘇齋。爲文崇尚本色,時稱公安體。有《白蘇齋類稿》。 ► 258篇诗文